第一个原因,是武功特性。

金庸写小说有一个特点——武功再高也怕邪招。比如黄蓉这种一线实力,面对彭长老这种水平,就在摄心法这种邪门招术上吃过大亏。就连天龙八部中众人第一次看见扫地僧,书中形容也是“那老僧轻功之奇,实是生平从所未见,宛似身有邪术一般”。邪门,是对金庸小说体系中武功一种很高的评价。而游坦之的功夫,就足可以称得上邪门。冰蚕神功+易筋经其实已经是兼具正邪两家之所长,水火相济,正是天下一等一的厉害内功。如果这样说太抽象,可以对照一下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前期被谢烟客所骗误打误撞练成的炎炎功,也是这种极阳极阴相辅相济的内功。游坦之和前期的石破天,都是体内积攒了大量致死毒素,最后却因祸得福把毒素转为功力的幸运儿。

再反观玄慈,书中提及无非是大金刚掌、般若掌和袈裟伏魔功,以掌法见强的却欠缺一流内功。别说玄慈打不过游坦之,就连萧峰的降龙十八掌和游坦之的冰蚕毒掌硬拼时,萧大王都不禁寒气侵体。

第二个原因,是写作考虑。

金庸写天龙八部这本小说,在书中一再表达众生皆苦求而不得的佛家思想。扫地僧说武功越高,越需要相应佛法化解。其实就是在讲“以人为本”这个简单的道理,重要的是学武的人,而非那些秘籍。用这个角度,再看玄慈和游坦之,就会发现他们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玄慈是理性至上的人,正是因为他权衡过利弊,才能做到这样极度无情。为了少林寺他可以去当带头大哥,为了方丈之名他可以几十年不认妻子儿子。他甚至可以放任叶二娘在外每天盗取婴儿,却不去见她一面制止。也可以看着众多当年的兄弟为了保护他而惨死,却不出来承认自己所作所为。而游坦之则恰恰相反,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可以为了阿紫放弃自尊、伤害自己甚至不惜挑战整个世界,他是一个感情至上之人。

一个有情的人击败一个无情的人,不是很自然吗?

对了,金庸也在书中留下过这个彩蛋,扫地僧曾透露过易筋经要有极高的佛法才能修行,提醒鸠摩智强练会反噬自身。

而在老版中游坦之修行却毫无障碍,还有一个这样至情至性的人叫令狐冲,练了也没事。

或许在佛家的某种理念中,这样的痴儿正代表着某种大智慧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