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侯景与萧衍的对话中提到围台城时十万也多少有一些吹牛的成分,但是哪怕挤掉侯景话中的水分,围城兵力至少有70000人,除去侯景和侯景的内应、梁武帝萧衍之侄、临贺王、左卫将军萧正德的大约20000人马,剩下的兵员都是在建康城就地补充的,而且是在二三十万(王仲荦教授估算的数字,《梁书》所记载的百万显然不可信)梁朝各路援军的层层包围中招募而得的。侯景在涡阳被东魏大将慕容绍宗打败,兵力从40000骤降到800人,史称『马步八百人』(《梁书·侯景传》、《南史·侯景传》都如是记载),侯景残兵进据寿阳,梁武帝萧衍任命侯景为南豫州刺史,并给予侯景部队钱财武器。

南朝梁的梁武帝萧衍统治末期,原先隶属于高欢部下的侯景南投梁朝,后来因为得知梁武帝想要将他交还东魏高澄(高欢的儿子,此时高欢已死),于梁太清元年(548)以清君侧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等人的名义为借口,发动叛乱。侯景叛军长驱直入,横渡长江,兵临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围困台城。最后台城沦陷,梁武帝萧衍成了高贵的俘虏,侯景方面说得很漂亮:为奸佞所蔽,领众入朝,惊动圣躬,今诣阙待罪』,但与此同时,作为胜利者的侯景趾高气扬地带着500名甲士去见梁武帝萧衍,这时,发生了很有意思的一段对话——

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又问:『攻城时多少?』侯景继续答:『十万。』萧衍再次问:『现在呢?』侯景答:『率土之内,莫非己有。』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飙升,究竟是不是因为南朝淮西军事集团的支持?

史书记载,胜利者侯景见梁武帝萧衍的时候竟然害怕得汗流满面。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飙升,究竟是不是因为南朝淮西军事集团的支持?

侯景于549年攻占南朝梁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掌控南朝梁的军政大权。

侯景见过萧衍后对身边的亲信说自己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但是这次见萧衍竟然心理有点害怕忐忑,然而,即使在有点畏缩不安的情况下,侯景还是没有忘记吹牛,他的话类似有这样的意思:

你看,我最初过江时只有一千人,很快就增长到一百倍,现在普天之下莫非我的土地,这难道不是说明天命与人心都在我这一边吗?

除了自高身价,强调大势所趋,之所以说侯景是在吹牛,在于其渡江(长江)时候的兵力数目。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飙升,究竟是不是因为南朝淮西军事集团的支持?

侯景之乱发生时候的南北朝对峙地图。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飙升,究竟是不是因为南朝淮西军事集团的支持?

被东魏打得大败得侯景之所以敢叛梁,是因为看出了梁朝军队的缺乏战斗力。

侯景入梁,最初是只有800人。侯景在涡阳被东魏大将慕容绍宗打败,兵力从40000骤降到800人,史称『马步八百人』(《梁书·侯景传》、《南史·侯景传》都如是记载),侯景残兵进据寿阳,梁武帝萧衍任命侯景为南豫州刺史,并给予侯景部队钱财武器。次年八月,侯景起兵叛梁,这时距离侯景进据寿阳15个月。这15个月当中,侯景的军队到底扩充到了多少人数呢?

《梁书·侯景传》记载:

自采石济,马数百匹,兵千人。

《南史·侯景传》记载:

乃自采石济,马数百匹,兵八千人。

《资治通鉴·梁纪》记载:

自横江济于采石,有马数百匹,兵八千人。

其中《南史·侯景传》与《资治通鉴·梁纪》的记载相同,侯景的兵力都是8000人,这个数字按照推理,是基本符合事实的。

这是因为侯景在涡阳战败之后,军队只剩下800人,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侯景加紧招募士兵,『属城居民悉招募为军士』,经过这样的操作,15个月之后,侯景的军队数量必定超过1000人,如果按照《梁书·侯景传》的记载,侯景在15个月之中仅招募了200人,这显然不合常理,也与『属城居民悉招募为军士』这个动作的结果相违背。

推论结果,侯景起兵时候的军队人数应当有万人或万人以上,而渡江攻打健康的是8000人,这说明《南史·侯景传》与《资治通鉴·梁纪》的记载是比较准确的,而《梁书·侯景传》所说的1000人很明显是不准确的,基本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飙升,究竟是不是因为南朝淮西军事集团的支持?

《琅琊榜》中的皇帝原型就是梁武帝,当然其事迹并不相同。

很明显,侯景在与梁武帝萧衍对话中说自己过江时候只有千人,是侯景骄横跋扈的表现,也有在萧衍面前吹牛装逼的意图。

这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侯景叛军数量为什么会这样急速地增长?

有一个观点认为,侯景之所以由几千人发展到这么多人,靠的是他这几千人携带的先进军事技术,再加上淮西豪族集团原有的社会基础,以及淮西豪族集团对建康梁武帝朝廷的长期仇恨——这种仇恨植根于梁武帝对产生过南齐萧道成的淮西豪族集团既歧视又不信任,但又要依靠他们与北魏、东魏作战,换句话说,梁武帝一面歧视猜忌他们,一面又不能解除他们的武装,使得他们对建康朝廷存在着报复心理。与此同时,长期被王谢等侨姓豪族集团压制的吴姓豪族集团,他们也因为受到萧梁的压迫,也将侯景视为拯救者。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飙升,究竟是不是因为南朝淮西军事集团的支持?

南朝梁需要依靠淮西豪族集团与北魏作战。

然而,按照上述的时间线,我们不难看出并不存在所谓淮西豪族集团对侯景的支持。

这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侯景渡长江时候只有8000人,而这8000人除了其基本班底800人,都是寿阳的属城居民招募而得的,侯景不但把所属各郡县城池居民全部征召入营当兵,还把民间男童全部发配给将士当奴仆,民间女子全部发配给将士当妻妾,由此可见,这些士兵原本是散沙式的百姓,不是坞堡中军民一体的人员,如果是后者,侯景根本无法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待。

第二、侯景的部下王伟、索超世、于子悦、彭隽、宋子仙、郭元建、张化仁、任约、陈庆、吕季略、卢晖略、于和、史安和、王伯丑、任延和等人虽然大多身世籍贯不详,但是史书同时提到原来的南朝梁人被侯景任用的不多,间接可以推论出这些侯景部下大多应该是侯景从北方带来的人员,淮西豪族集团如果积极支持侯景,不可能没有类似梁武帝借助雍襄豪族集团力量建立萧梁所依重的韦睿、曹景宗、柳庆远等佐命功臣。

不但如此,长期被王谢等侨姓豪族集团压制的吴姓豪族集团,他们也不存在将侯景的反叛视为自身获得解脱与自由机会的情形。举个例子,在侯景之乱造成的大动荡中, 吴兴沈氏宗族中的沈恪曾经招集宗族子弟驰援建康 ,共赴国难,建立了很多的功勋,后来投奔陈霸先,在南朝陈中成为重臣兼皇亲国戚。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飙升,究竟是不是因为南朝淮西军事集团的支持?

侯景之乱后,西魏北齐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奠定了北强南弱的格局。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飙升,究竟是不是因为南朝淮西军事集团的支持?

陈霸先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建立陈朝。

侯景与萧衍的对话中提到围台城时十万也多少有一些吹牛的成分,但是哪怕挤掉侯景话中的水分,围城兵力至少有70000人,除去侯景和侯景的内应、梁武帝萧衍之侄、临贺王、左卫将军萧正德的大约20000人马,剩下的兵员都是在建康城就地补充的,而且是在二三十万(王仲荦教授估算的数字,《梁书》所记载的百万显然不可信)梁朝各路援军的层层包围中招募而得的。

如果这大约50000人是侯景军队拉夫抓壮丁搞来的,侯景军队旺盛乃至于疯狂的战斗力就很难解释,因此,一个比较大的可能就是如高敏教授《魏晋南北朝史发微》中所说的,侯景发动了一次『梁末奴婢解放运动』——侯景发布的宣言中说『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在矛盾尖锐的梁朝,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与蛊惑性的,当时形成了被释放奴婢『人人感恩,为之致死』的情况,大量奴婢与贫民死心塌地为侯景卖命。

这个问题的细节以后谈古论金与大家再讨论,就本文的内容而言——

侯景叛军数量急速增长的原因不是淮西豪族集团的支持,也不是吴姓豪族集团的援手,而是萧梁统治下奴婢们的野火燎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