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之前有一个转发量蛮高的视频,是关于几位各行业的男女们,对父母讲述自己决定踏入不婚族的内容。

本来他们是没有必要这么做的,但是为什么最终录制并且在网上发布了呢?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被逼迫。

不是说他们被逼迫录制并发出了这个视频,而是被家人逼迫,在无数个相亲的场合出现,在无数人的嘴里变成一个“年龄大、再不结婚就没人要”的群体之一,为了告诉他们,不是我年龄大,没人要,而是我自己选择不婚,所以,这个视频就产生了。

虽然不婚族的人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还在单身中的人都选择不婚,而是不愿意因为别人认为的“年龄到了,是时候了”的说辞,被迫开启一段让自己不开心的生活。

这种体验,就像读书,相信很多人说起读书,也很头疼。终于躲过了上学时期的逼迫式、强迫式教育,怎么会再拿起书看呢?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你不想看书,但是职业技能要求,你必须通过额外的上课、看书,才能充实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实现升值加薪,最后财富自由,所以你又进入了不得不读书模式。

强迫式的读书,除了自己不开心之外,还会导致,速度慢,效率低。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尴尬的状况呢?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送给你。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X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等。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作者奥野宣之运用自己多年的笔记实践经验,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等方面,为我们讲述了,如何主动阅读,如何提高自己读书效率等内容。

想知道怎样在阅读上变被动为主动么?去看看奥野宣之怎么做。

占据主动,要从源头开始

相信很少有人会喜欢被别人逼迫着做事情,比如我,如果有人逼迫我做事情,我就会变成消极怠工,草草了事的那一类人。对于被给予的事情,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开始这项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完成,至于结果我已经不在乎。

但是,如果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会多方面收集信息,尽我所能了解这个项目,让自己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到项目中,读书也一样。

想要让自己变得喜欢读书,首先你要爱上这本书。那么如何会爱上这本书呢?就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一本书。

有人会问,每年各个出版社出那么多书,我应该怎么选呢?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为我们很认真的解答了这个问题。就是多看看书评类的杂志,或者在乘坐地铁时,看报纸上的推荐,如果觉得某一本书的内容让自己很心动,或者看完简介觉得自己很想了解作者如何具体描述的,那就将书名和作者信息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这就在选书上获得了很大的主动性。

选书方法

我大学以前,除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和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之外,其他书籍,我很少碰。因为那会接触的作家少,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也少,所以我的书籍,就局限在了这两位作家身上。

上大学之后,接触的书籍多了,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变强了。每次看到想要涉猎的书籍,或者感兴趣的方面,都会赶快记到笔记本上,我笔记本上的作家越来越多。从欧亨利到了王小波、莫言;从柯南道尔,到了阿加莎、东野圭吾。又从东野圭吾转向村上春树、紫式部等等。

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需要学习一些与时下相匹配的专业知识,所以不得不去阅读专业书籍,但是专业书籍那让人一看就想睡觉的名词,怎么都看不下去。怎么办呢?

这种时候,《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给出了实质性的建议,可以从最简单的版本入手,搜集入门级知识讲解书籍,从自己最想要了解的部分开始,激发自己想要汲取知识的欲望,把书籍名称和作者名称记录在案。这,就是有效阅读的第一步。

汲取周围信息,主动采取行动

如果你没有选书的环节,在购书这个环节就会作者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状况。

无论是线下书店,还是线上,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你可能会被商家的宣传语吸引,买回家之后,发现完全是一本没有实质内容的书,既浪费自己的金钱,又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但是如果我们有了第一步,通过询问前辈、阅读报纸、书评等途径记录了许多自己想要买的书之后,下一步,就是把书带回家了。

像我买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书籍,虽然在2010年就已经出版,但是我是在它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时候才知道这本小说。

我记得那会是在报纸上看到的介绍,当然我决定买回来,最主要不是因为它获得了雨果奖,而是因为作者刘慈欣跟我一样都是山西人,还有一个次要的原因是,我一直很排斥科幻类的东西,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我想借这个机会看看科幻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我就把书名和作者名字记下来。到了办公室就立马在网上下单,买到手了。

并且在买到书之后,心里的满足感,对书籍的兴奋感,会让自己迫不及待的一探书中的究竟。也让自己对书籍有了更大的兴趣。

一元化记录信息,让阅读简捷有效

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让我们很有感触的话语。如果在看书的时候,就摘抄,做笔记,会让我们渐渐失去看书的兴趣,但是如果不记笔记,又会忘记我们刚刚对哪块有感触,怎么解?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给了我们一个记笔记三步法。第一遍通读的时候,对自己有感触的部分折页;重读的时候,如果对折页的部分让有感触,再折页;第三次阅读时,如果还是深有感触,标记下来。在做笔记时,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作者奥野宣之也说了,如果不喜欢书本折页的朋友,可以采用三色标签纸、便利贴或是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标记。

除上面的笔记方法之外,《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还有一个著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这个方法有三要素: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和作者名。(为了节约空间,日期可以采用省略法,如2018年9月17日,可以简略写成180917。)

如果觉得三要素过于简单,可以附加另外两要素,对你自己有感触的内容,以及对摘抄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在摘抄书本内容时,作者奥野宣之建议要一字不落的将内容摘抄下来,不然可能你后期重新看的时候,会分不清到底是书里这么写的,还是自己的感想。

用这种方式摘抄,除了让你对自己喜欢的话语有了更深的印象之外,还让自己多次思考,比如这句话对自己的感触点是哪里?文笔,让自己思想有了颠覆感,还是与自己曾经的经历相雷同?而这些思考过程的记录,就为自己积累了无数的素材。

想要写除10W+的文案,想要文笔出众,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大众看到的东西?就需要有创意。

创意,是什么?创意就是对原有素材的重新组合。而素材,就是来源于你日常读书时的积累。

如果采用了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笔记方法,你不用再重新把书读一遍,你只需要翻开你的读书笔记,重温的笔记内容,看看自己当初的感想,灵感也就在那与自己思想碰撞中产生了。

读书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自己主动去看书。促使主动的唯一来源只有自己,掌握阅读的主动性,才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生活不难,难的是掌握主动权。就像婚姻,不是所有人都排斥婚姻,只是希望婚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别人硬塞式、强压式的结果。

无论是阅读。还是生活,愿你都可以掌握主动的权利,在学习和生活上,收获成长和快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