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天津篮球一哥,荣钢男篮队史得分王、抢断王、出勤王,前主教练、美国人盖瑞把张楠唤作“天津Kobe(科比)”。他曾经连续10个赛季场均得分达到15+,到现在依然是CBA的纪录,2014年的最后一天,张楠成为CBA第5位“6000分先生”。三年后,36岁的张楠退役。

有一次张楠参加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给出一个常规套路提问:“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不打篮球,你想从事什么职业?”

张楠的回答可“气人”了:“我去当教练,去教孩子们,让他们从篮球中学会快乐,学会打球,学会做人做事。”

说了半天,还是篮球。

球员~

感谢篮球给了我一切

坐在本报记者面前的张楠,依然保持着运动员的身材,一身休闲牛仔装让这副1米98的衣裳架支撑得有款有型。他说,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篮球带给我的,我的事业,爱情,拥有的荣誉都是通过篮球运动获得的。篮球会陪着我一辈子。

时报: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对自己的球员生涯有没有些新的评价?

张楠:有满意,也有不甘,这个倒是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我练球开始得挺晚的,本来家里也没人想让我真去打球,可后来的事情就特别顺利,没两年就进了体工队,然后在天津打上NBL,再然后就是CBA一路下来直到退役。在CBA拥有了自己的得分纪录,在天津队留下了“11号”的印记,也算对得起人家流川枫(漫画《灌篮高手》中的11号)。

时报:当初离开水平更高的浙江广厦队回天津,回想起来有没有遗憾?

张楠:这怎么说呢,那边是水平高,挣钱也比天津多,可是当时天津队杀进了CBA,能代表家乡球队打顶级联赛,一想就兴奋。当时的想法特简单,就是替别人家的球队赢球没意思。

要说不甘心的,还是没有带家乡队杀进过总决赛,在国家队错失了参加大赛的机会。

时报:所以为了不甘心,不会离开篮球。

张楠:是,为篮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保留着一个梦想,当球员的时候,没打总决赛,希望有当教练的机会,带着队员们去实现我这个梦想。春节时候,天津电视台播出了五集电视片《传承》,讲天津篮球的过去、现在和展望,有关我们球队进入CBA之后的那些事,我做为亲历者,一个角色,看得我热泪盈眶的。希望有更多的人看看这个片子,天津是篮球历史名城,我们必须进步,希望更多的人不甘心。

解说~

像做一场演讲去准备

从本赛季开始,张楠加入了天视体育频道CBA直播解说嘉宾的队伍。第8轮对江苏队,张楠完成了解说首秀。

遗憾的是,天津队就此开始了一波十连败。急得他的哥们儿在朋友圈直“呲儿他”:楠指,给我们说赢一场行吗?张楠哭笑不得,“好吧,我加油。”

不遗憾的是,笔者刚好也听了那场解说,也许是生某些人的气,比如常年占着央视解说嘉宾位子的“磕巴解说”、“凉白开解说”,听了楠指的解说,当即感觉良好,语调平和,朴实流畅,论点清晰,剖析合理……

时报:说说解说新兵为什么不怯阵直接就进角色了。

张楠:怯阵还是有的,但好像和自己打比赛感觉差不多,随着比赛进行,很快就逼着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战术上。这毕竟是我的专业,说的又是我效力过的球队,放开说就是了。另外,我临近退役,比赛打得比较少的时候,当时教练就跟我谈,让他在场上多带带年轻队员,在场下给他们多讲讲战略战术、实战经验,那时我就做得很认真,也许那算给后来解说比赛做热身了吧?

时报:算,肯定算。确实感觉你把专业问题说得挺清楚。

张楠:也是很想利用好这个平台,一次解说就是一次普及篮球知识的演讲,让喜欢篮球的人更专业,把技术和心理,个人与团队,这些东西都讲出来。有时有些东西来不及讲透,我还要记下了,下一次弥补上。

教练~

教球育人如春风化雨

退役后,张楠先是在团泊体育中心篮球馆带小球员备战2021年的全运会。但在接触了更广泛的青训工作以后,张楠发现,很多有过专业训练基础的孩子,居然连投篮、上篮等基础动作都做不好。于是,他急了,他要顺藤摸瓜找毛病。

时报:记得你说过,起步训练问题不少,而主要问题在教练身上。

张楠:是,在带队训练间隙,我去好多体育馆去观察,青少年的篮球训练营倒是不少,不少教练员也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却难以提供专业的篮球培训。

时报:没错,我就看不了家长辅导孩子功课,那些题他们会做,就跟他们也会讲一样。

张楠:意思差不多。经过了一年多的考虑,我召集了几个退役队员,一起做训练营,希望孩子们能有机会接受更加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管你以后是不是打专业队,基础歪了,都耽误事。

时报:目前工作进展如何?

张楠:去年9月,用我名字命名的篮球训练营正式开营,利用周末时间,面向青少年授课。

时报:顺利吗?面对刚起步的孩子们,你怎么解决会打也会教的问题?

张楠:有些孩子刚来的时候很害羞,还有走进场地就哭的,那么你的工作就要从哄孩子开始了,也要多和家长沟通。先让孩子熟悉环境,开心,先爱上篮球。

时报:这是一个给自己找麻烦的工作。

张楠:不麻烦,想干这个嘛,不能怕麻烦。不过,比在运动队里当球员,做教练,确实事多太多了。需要和学生家长们沟通,要接触方方面面的人,要学习经营,管理团队。

时报:后面的打算呢?

张楠:一步一步来。眼前很想找到一个自己的场地,现在场地是租的,要有自己的篮球场,培训时间会更灵活,家长和孩子们也有更多的选择。长远的期待是能够举办一些青少年篮球赛事,给孩子们比赛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到全国性的比赛当中。还是那句话,不管孩子们以后是不是打专业,我都想让他们拥有一个努力过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可能时间不长,也不算白忙活。过年前,我利用去现场解说的机会,带着训练营小帅哥们去感受一下现场气氛,我告诉他们说,希望多年以后看到的就是你们在比赛,小家伙们听了都挺兴奋,看比赛格外认真。他们来训练营,你可以说是玩儿,但我要让他们玩得认真,玩得明白。提高智商,培育情商,恐怕没有比参与团队体育项目更有效果的。

时报记者 陈彤 编辑 李韦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