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滨州市民政局坚持党建统领,树牢“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事业发展呈现动力增强、转型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局以双“1+3”工作模式为双驱动力,党建为旗帜统领,为民爱民为理念引领,带动市直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积极在全国、全省层面试点创新。

2018年5月,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滨州调研时指出,“滨州市民政局是我见过的全国最好的民政机关”。2018年7月,全省民政系统党建工作座谈会在滨州召开,双“1+3”工作模式获全省推广。

党建统领 滨州民政的鲜红底色

突出党建统领和为民爱民理念引领作用是滨州民政工作的底色。

为锤炼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该局创新性提出构建了两个“1+3”工作模式,以党建综合文化中心和每月2次的“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以每月10号的“民情播报”和10个职工兴趣小组为平台,强化党建标准化建设,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文明创建机制建设。

倡导“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营造向阳、向善、向上的机关氛围,推动形成了以党建文化、民政文化、传统文化三者互动支撑,全面加强机关建设、全面加强业务工作、全面加强文明创建三项工作有机结合的生动局面。

黄树贤部长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市民政局局长张金梅在民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做了主题汇报发言。

强化兜底 构建大救助工作格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好的注脚。滨州市民政局强化兜底功能,构建“贫有所帮,难有所济,病有所助”的大救助工作格局。

该局全面实施民生灾害救助综合保险,对因自然灾害等五类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予以救助,立案2985起,赔付保险救助金1554.8万元,实现了民生灾害救助综合保障的全市全覆盖,有效增强了政府和家庭对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

积极打造“阳光低保”精准救助,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能力,自7月1日起,全市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60元,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7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00元,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45元,高于省定扶贫线。市县乡三级启用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确保了救助政策的快速精准落地。

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成为全省第一个整建制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的市。

慈善创新“党建+募捐”工作模式,募集善款1.45亿元,救助8.49万人(次)。拿出200万元慈善资金定向扶持了20个慈善组织和项目开展慈善活动,放大了慈善效应,首开滨州慈善工作的先河。

积极探索 试水养老关爱新模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市民政局开展专项行动,构建高质量、广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大格局。

开创“以地养老”模式,大企业投资与土地流转结合,农村养老服务得到跨越式提升。刘家义书记实地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央视《新闻1+1》跟进专题报道。该局紧紧抓住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农村养老创新发展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试点三个专项行动,以养老院消防改造以奖代补为引导,对全市120家养老院的消防进行了整治提升。建立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提高了养老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开展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对养老机构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摸底建档农村留守及空巢老人3050名。

推动在惠民县皂户李镇具备条件的村居试点村民互助型“孝善食堂”并成立“孝善基金”,试点“积分养老”,以点带面探索适合农村的养老关爱服务新模式。推动将市民政局纳入市城乡规划联合审查委员会,参加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联审,出台了《滨州市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和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明确了住宅小区配建养老用房及建成后移交民政部门管理等重要事项。邹平市祥和社区养老中心等一批具有引领意义的社区养老中心建成投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创新举措 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年初,我市提出在勇于追梦中开启“富强滨州”新征程,市民政局积极服务“富强滨州”建设各项要求,积极开展社会组织五个专项行动。

社会组织综合监管率达100%,劝散取缔非法社会组织157家,减免行业协会商会收费264万元,扶持近百个社会组织190万元。动员63.9万人实名注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成为全省志愿者在居民人口中占比最高的市。超额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建成高标准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54处。

滨城区被民政部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出台《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法开展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及后续工作,做好民政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惠民县、高新区整建制实施多村一社区体制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我市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宣传暨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

巧打七寸 抓牢抓实社会公共服务

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是民间多年来形成的社会问题,群众有怨言又无奈,市民政局深入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列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查事项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目前全市5400多个村居红白理事会完成了社会组织备案,全市八处婚姻登记处,3A级实现全覆盖,其中两处被评为4A级,婚姻登记处等级建设水平居全省首位。“婚丧从简、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尚逐步深入人心。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全面免除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政策,每年可为群众免除资金3500万元,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博兴县、邹平市分别被民政部、省民政厅确定为全国、全省殡葬综合改革示范县、市。

在全国首创“代养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截至目前免费代养31名儿童。在全国首推福利院儿童“1对1心理辅导”工作。在全市范围招募“围巾妈妈”,结对帮扶困境儿童。完成邹平撤县设市,填补了滨州县级市的空白。全市安装宣传界碑110颗,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县级界碑全覆盖的地级市。自主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被表彰为“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份份满意答卷,一个个崇高殊荣,生动诠释了滨州民政的艰辛付出。新时代,滨州市民政局将与富强滨州建设同频共振,践行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以实际行动开创全市民政工作崭新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