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将在中国武汉举办第十四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决议,于北京时间26日19时,在瑞士日内瓦国际湿地公约第57次常委会议上获得通过。在我国首次召开的本届大会上,武汉将冲击世界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国际湿地城市。

喜讯!武汉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在瑞士格兰德湿地公约总部,中国湿地公约履约代表团在会上正式作出“中国政府将在2021年武汉举办第14届缔约方大会”的申报陈述,得到常委会通过。这意味着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之后,首次成功申办缔约方大会,这也将成为2021年我国主场外交活动之一。

喜讯!武汉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武汉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办公室主任吴旻在接受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采访时说,“届时17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湿地专家和官员,把他们的湿地保护的经验带到湿地之城武汉,武汉在湿地保护上的创新做法,也将传递到世界,这种交流会进一步推动武汉生态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提升,让我们大江大湖大武汉的湿地生态治理,真正进入到国际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境界、最高荣誉。”

喜讯!武汉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结于1971年,是全球第一部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至今已有170个缔约方,其宗旨是“通过地区和国家层面的行动及国际合作,推动所有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此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自1980年公约在意大利首次召开会议以来,缔约方大会便成为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一般每三年召开一次,至今共召开了十三次。按照惯例,参加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人员主要为各缔约方政府代表团、相关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人员等,总人数约1500人。各缔约方一般由部级官员率团参会,东道国国家有关领导人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缔约方大会主要负责回顾公约过去三年的执行情况,审议公约发展战略、预决算及行政改革等事宜,研究《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增补和修改,讨论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情况,通过各缔约方或公约常委会等提交的有关促进公约执行的建议和决议。

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既发挥着维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蓄洪防旱、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功能,也为人类提供了淡水、食物、纤维、药材等生产生活资料,中国有3亿人直接依赖湿地生存。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每公顷每年提供的综合服务价值高达11.42万元。正是有了湿地的滋养和哺育,地球才有了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壮大,生生不息。

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共有5360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4667万公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应对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通过加快制定湿地保护法、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湿地调查监测、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等措施,全面强化了国内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是全球唯一两次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国家,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予以严格保护,把湿地纳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强化各级地方政府湿地保护的主体责任。目前,中国已建立57处国际重要湿地,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000多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达到49.03%。中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一条可以借鉴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之路。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议,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交部、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会签,国务院于2019年5月6日批准同意2021年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公约常委会第57次会议于2019年6月24-29日在瑞士格兰德湿地公约总部召开,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2021年在中国举办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议题。武汉此次代表中国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成功后,还将参评2021年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喜讯!武汉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项目组负责人雷刚在接受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采访时说,“武汉是百湖之市,湿地率达到了近20%,这与其他国家的任何大城市相比,都是遥遥领先的一个数值。武汉在湿地保护当中有很多具有世界创新意义的成效,冲击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信心十足。”(记者 林如峰 通讯员赵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