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墨青,《草地》,手机摄影,2018

琼旮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的收集

文/图 · 孙墨青

角落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秘密可言。有人路过,姓张也好,姓李也好,路过就路过了。路过了又走回来的,就是看到了秘密。

孙墨青,《一块、五块以及其他》,《一辫子》,手机摄影

我把这些秘密据为己有。有地库的光斑,有雨后的水洼。有和胶皮花盆躺在一起的拖把,好像匹诺曹的鼻子;还有晾在卡车反光镜上的粉衬衫,石佛龛前带霜的沙果,色相好吃又庄严。尽管它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却不总是被人注意。我想,难道只有四周空空的时候,它们才不羞,才安如它们自己?没人光顾才肯悄悄地美。

孙墨青,《围栏》,手机摄影

角落在原地不动,世界在外面大声驶过。溅起的泥点纷纷落回地上。

一一发现这些角落,就像捡了小便宜,可以美上一会儿。

孙墨青,《橘子皮》,手机摄影

因为种种原因,我逛过各地不少的画廊、美术馆。久而久之,发觉许多被认作是艺术的东西经常面目雷同,无甚生机。反而是偶尔上街一走,竟被一些无关紧要的旮旯抓住,于是摸出手机,企图将第一眼的相中活捉。捉不住的时候十之八九,也是没辙。

孙墨青,《前挡风》,手机摄影

我的生活平平,因而捉下的也不过是路面、橱窗、早市的水果摊、挂在自行车把上的一辫子蒜,如此而已。之所以叫作“琼旮旯”,是盗取了蓟县梨木台山腰上一家小店的名字。当时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有种佩服到家的感觉,就厚脸皮拿来用了,一晃已经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如若店主看到,还请谅解我的草率啊。

孙墨青,《消防拴》,手机摄影

孙墨青,《四时的花》,《垂柳》,手机摄影

孙墨青,《墙》,手机摄影

孙墨青,《早市》,手机摄影

孙墨青,《景点》,手机摄影

孙墨青,《影子》,手机摄影

孙墨青,《陈列柜》,手机摄影

孙墨青,《头顶》,手机摄影

日前主编邀我理一些照片分享出来,是挺开心的,但我还是要辩解一番。这些东西恐怕不该被草草归纳为作品,但愿不会有人误认为是艺术。这只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的一点儿收集。而它们真正的作者,却不知道是谁。

孙墨青

从事绘画、文字创作、审美教育研究

慕尼黑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

画房子学院联合创始人

[email protected]

*

主编:苏也 微信:suyesophi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