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已传唱了几十年的《松花江上》,传递着国人悲哀的呐喊,更传承了我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决心,也承载着国人屈辱的记忆。

九一八事变86周年,为什么“九一八”是国耻日?而非国难日

我们的每个中学生学到“九一八”这一段想必都会痛心疾首,痛心于大好河山的丢失和广大同胞的牺牲!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更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又侵占沈阳,还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86周年,为什么“九一八”是国耻日?而非国难日

九一八事变86周年,为什么“九一八”是国耻日?而非国难日

事实上“国耻日”官方并没有在法律上确定这一点,更多的是民间的一种纪念意义!那么到底如何定义“国耻日”和“国难日”了?小编的这份大学课外作业,直到今天才交出来!如果只是从字面上来讲,“国耻日”即国家遭受耻辱的日子;而“国难日”则是国家遭受灭顶之灾的日子!后来根据小编对史实的进一步扩展,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曾经被打败,后来打赢了,胜利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叫做国耻;曾经被打败,后来一直没打赢,失败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就叫做国难!

九一八事变86周年,为什么“九一八”是国耻日?而非国难日

小编说的不一定对,小编也想听听大家的想法,把想法写在留言区一起来探讨吧!

(原文来自:哎哟不错科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