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芝加哥“犯罪之城”由来已久,它的现代黑帮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禁酒令和工人运动时期,三次大规模移民则为黑帮兴起推波助澜。芝加哥“犯罪之城”由来已久,它的现代黑帮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禁酒令和工人运动时期,三次大规模移民则为黑帮兴起推波助澜。

“芝加哥模式”?用治疗传染病的方式治愈社会暴力

在芝加哥南部街区,2016年死于黑帮暴力的人数,超过了在伊拉克战死的美军士兵人数。 (视觉中国/图)

芝加哥“犯罪之城”由来已久,它的现代黑帮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禁酒令和工人运动时期,三次大规模移民则为黑帮兴起推波助澜。

斯卢特金决定用治疗传染病的方式治愈社会暴力。在芝加哥一所大学的资金支持下,他成立了一家名为“治疗暴力”(CureViolence)的公益组织。

“现在这里是战区,芝加哥疯了。”一名芝加哥牧师多年前公开说道。

芝加哥再次用一组统计数字证明,它是名副其实的“犯罪之城”。当地警方近日公布,从2019年6月1日至3日,芝加哥已经发生五十多起枪击案,导致8人死亡,44人受伤。

芝加哥“疯了”!暴力犯罪致死人数超过两场战争

根据芝加哥警方的统计,2001年到2016年间,全市共有7916人死于谋杀等犯罪案件,这远超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它们分别导致4504名和2384名美军战死。

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金融、科教以及工业举足轻重,它还拥有许多世界级高楼大厦,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在这片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密集居住着27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几十个大型社区里。

这些社区多元且相互隔离,导致犯罪组织在此“占山为王”,又不时地相互攻伐、抢占地盘。据芝加哥警方公布的数据,芝加哥全城大概有120多个帮派,主要集中的芝加哥的南区和西区。

“枪炮是这里的通行证,毒品比美元更好使,而杀人则代表着荣誉。谁杀得人多,谁就可以在黑帮中得以晋升。”一名美国记者写道,“争夺人口与地盘又促使黑帮不断杀戮。”

充满枪林弹雨的血腥洗牌中,逐渐形成三大帮派鼎立的局面。他们是“黑帮福音”(theGangsterDisciples)、“罪恶领主”(theViceLords)与“P石”(P-Stones)。

其中,“黑帮福音”的势力最大,它的缔造者是拉里·胡佛(LarryHoover)。1950年,他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黑人家庭,四岁时同家人移居芝加哥,十二岁时开始成立黑帮团伙。1973年,拉里·胡佛因谋杀罪被判监禁150年,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监狱中指挥他的犯罪帝国。

正如经典影片《教父》里的情节,拉里·胡佛也曾试图洗白他的罪恶。1993年之后的十多年间,他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做慈善,但联邦政府最终还是找到大量犯罪证据。1995年8月,拉里·胡佛又被判监禁200年,并被转到几乎与世隔绝的科罗拉多州监狱。

从此,“黑帮福音”迅速瓦解,但随后又分化成几十个帮派,这种“群龙无首”的局面加剧了芝加哥的混乱。

“现在都是年轻人在杀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在杀人。”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援引一名芝加哥黑帮成员的话,“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

一场场悲剧带来前所未有的社会恐惧。2016年6月18日,28岁的芝加哥青年帕金斯在西区的街头正借助“脸书”进行网络直播。直播画面显示,他当时正跟一群朋友聊天。

突然,一记清脆的枪声响起,帕金斯的手机跌落到染满鲜血的草地上,他中枪了。

2018年3月,又有一名芝加哥男子在网络直播时中枪身亡。为了扩大帮派的影响力,一些青少年犯罪组织还故意网络直播犯罪过程。近期,在一段大约10分钟长的视频片段中,施暴者将一名受害者的衣服剪开,野蛮地向他倒烟灰,拔掉他的头发……

三大因素塑造“犯罪之城”

芝加哥“犯罪之城”由来已久,它的现代黑帮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禁酒令和工人运动时期,三次大规模移民则为黑帮兴起推波助澜。

1920年1月,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又称“伏尔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一时,酒成为稀缺品,一些黑帮纷纷染指酒品走私。

黑帮在禁酒令中壮大,产生了像艾尔·卡彭等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头子,但黑帮并未随着它的解除而衰减。这反映在影片《美国往事》中,主人公“麦大”“面条”青少年时代就组织黑帮,迅速以走私酒品而致富。

上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又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也推动工人运动汹涌澎湃,资本家利用黑帮打压罢工的工人,甚至工会组织也借助黑帮谋求生存和发展。正如《美国往事》中所展现的情节,黑帮逐渐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谋求议员等政治地位。

一种名为“公屋”的住房制度,也成为推动芝加哥黑帮泛滥的“温床”。芝加哥是一座移民城市,据芝加哥人口统计学家罗伯•帕若统计,1870年时,芝加哥的移民数量已占城市总人口的48%。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来自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移民为躲避战乱开始涌入芝加哥,当时正逢美国“柯立芝繁荣”。但是,大规模移民导致芝加哥住房紧张。

从1938年起,芝加哥政府开始推动“公屋”项目建立起一片片密集的联排公寓。当时,芝加哥的白人主政者并不希望与意大利移民和黑人为邻,所以“公屋”主要集中在南区和西区,但并不配套相关产业措施,导致大量移民沦为无业游民。

这些结构复杂的“公屋”以最大化的住人为目的,大量闲置房间被用来私藏军火与毒品;“公屋”还设有大量消防暗道,这客观上为犯罪团伙逃避打击提供了便利。

1955年,芝加哥通过法律放松移民限制政策,大批黑人移民从阿肯色州和密西西比州来到芝加哥。截至2017年,黑人已占芝加哥总人口的38.6%。根据芝加哥警方的统计,犯罪冲突中多数死者是黑人,而凶手也以黑人居多。

芝加哥经济和社会的衰败,加剧了新一波犯罪高潮的到来。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以钢铁业、制造业起家。但随着工业的衰落,芝加哥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危机,一度被穆迪投资者服务机构(Moody’sInvestorsService)评为“垃圾”级。

这时,芝加哥政府已无力支付大规模的社会治安费用,甚至“911”报警平台也无人接听。

一场“治疗暴力”的社会试验

当地时间2019年5月20日,芝加哥迎来首位非洲裔女市长——洛丽·莱特富特(LoriLightfoot)。当天的就职典礼上,她还呼吁市民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枪支泛滥和暴力犯罪等各种挑战。

“多年来,他们一直说芝加哥还没有做好改革的准备。做好准备吧,因为改革已经来临。”洛丽·莱特富特“第一把火”是对芝加哥的警察进行改革。

她在演讲中还透露,2016年芝加哥发生769起谋杀案,最近两年又有所上升,但只侦破了少数案件。芝加哥政府面临的最大困难仍是财政问题,高达2.5亿美元的预算赤字将影响警察、消防和公立学校等开支。

一些自发的社会运动也在拯救芝加哥摇摇欲坠的社会治安。斯卢特金(DrGarySlutkin)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名流行病学家,他曾在亚洲、非洲等地与传染病抗争。上世纪90年代初,当他重返故乡芝加哥的时候发现,街头暴力以及所带来的死亡让他触目惊心。

“我看到的这些暴力事件都发生在美国,因为我离开这么久了,我以前甚至都不知道,我以为美国没有这些问题。”斯卢特金震惊地说,“我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有14岁的孩子向13岁的孩子开枪……小孩子互相开枪。”

他还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发现,芝加哥的暴力事件与传染病有相似之处。例如,暴力事件总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集中发生,它们类似传染病还会自我复制,一次暴力事件会引发一起又一起的暴力事件;暴力事件也像传染病一样,具备集群、自我复制和传播潮三个特征。

于是,斯卢特金决定用治疗传染病的方式治愈社会暴力。在芝加哥一所大学的资金支持下,他成立了一家名为“治疗暴力”(CureViolence)的公益组织。

“如同与艾滋病抗争一样,我们的第一条规则是,暴力不应被视为‘坏人的问题’,它应被视为一种传染了人类的传染病。”斯卢特金说,这意味着要在暴力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并在爆发后减轻它的影响。

斯卢特金的做法备受争议。他雇用前帮派成员来教育现帮派分子,他们介入争端,试图从源头上防止暴力事件发生。

“治疗暴力”初见成效。来自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说,自斯卢特金项目开始后,芝加哥的枪击案犯罪率一度下降40%。2015年,“治疗暴力”未能得到足够的州补贴,导致芝加哥的暴力事件有所反弹。2016年,芝加哥有771人遭到谋杀,达到20年来最高峰。2017年,“治疗暴力”组织又重获资金支持,谋杀率下降16%。

如今,美国洛杉矶、纽约和巴尔的摩以及苏格兰的格拉斯等城市纷纷效仿。

美国的犯罪率已持续多年稳居全球前列,而芝加哥的暴力犯罪只是全美治安乱局的样本。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官方数据,美国是一个暴力犯罪率很高的国家,平均每十万人发生近400起暴力犯罪,每半小时会发生一起枪击案,每5.8分钟发生一场强奸案,每14.5秒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

近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赴美旅游安全提醒称,“美国枪击、抢劫、盗窃案件频发。文化和旅游部提醒中国游客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及时了解旅游目的地治安、法律法规等信息,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平安。”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冯求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