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参与腾讯娱乐Top Media合作项目

昨晚《如懿传》终于迎来了高潮部分,也是全剧最贵的场景之一,如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封后了!看完了立后大典的场面,网友们都惊叹于如懿朝服的精细考究和仪式的大气恢宏,引起了不少讨论。

封后典礼朝服燃烧经费

如懿的皇后朝服从头到脚仔细观察,发现和历史上的行头几乎一一对应,算是神还原了。

皇后朝服有很多讲究,仅仅朝冠就有三层,中间贯穿东珠,还有三个金凤串联。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完全就是个工艺品。

朝冠背面是“五行二就”,即五串垂珠,垂珠再被青金石横向分成两段,这是皇太后和皇后独有的等级标志,新词get了。

朝冠上的金凤也是花丝工艺织成而不是铁片打造的,这才彰显着尊贵的皇家风范。

最细心的一点是,如懿的冬夏朝冠都不一样。下图是历史上的冬夏朝冠。整体质地冬用熏貂,夏用青绒,结合时令而制。

如懿同样有两顶朝冠。这是封后的夏朝冠。

冬季外沿明显厚重许多。

再细看配饰,包括我们都熟知了的一耳三钳。《延禧攻略》里妃嫔们都是一耳三钳,但是如懿在前期并没有戴,这引起了网友的质疑。不过导演有考据过,一耳三钳是分场合戴的,有时候穿朝服、穿吉服的时候用,但常服、便服可能就不用,本身一耳三钳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戴的。

还有神还原的领约。

和下面这张历史上的领约几乎一模一样。

如懿朝服的规制从朝冠朝褂朝珠到朝靴采帨一应俱全,可以说如懿这一身全部都是知识点了,快拿小本本记起来。

日常服饰同样讲究

不止在重要场合上剧组很用心,平时的细节装扮上剧组也不马虎。比如以往的宫廷剧只能通过角色穿毛绒背心披毛绒披风来判断冬天来了,其他三季从着装上基本看不出区别来,但《如懿传》这次特意做了夏季服饰,即纱衣,观众一看就知道季节的变化。

据《如懿传》的服装设计师张晔介绍,设计团队先要调查剧中年代人物的服装款式,弄清楚它的材质、颜色以及绣工纹样,并对比过去与现在刺绣方法的差异,来最终确认制作工艺。

据不完全统计,《如懿传》主演的服饰就多达七八百套,皇上的龙袍就有130套,而且每一套都需要缝纫十分精致,对于缝纫师来说工程量巨大。

可以看到如懿的常服花样和故宫博物院发出的历史布料是很相近的。

如懿传剧组真的很舍得花钱,如懿的护甲、金玉妍的人参都是价格不菲的真材实料。

衣服配饰样式尊重历史,在颜色图案上造型师们则可以根据人物性格进行调配。大反派卫嬿婉衣服是艳色的,海兰小天使则是恬淡的,观众一看就能知道这个人物性子大概如何。

如懿的服饰会绣有如意的图案。

另外,如懿成为皇后后,屏风、衣服都有孔雀图案,这孔雀意味着如懿品行高洁,想与皇上相守一生,但它终究不是凤凰,暗示最终要与皇上劳燕分飞的结局。

“规矩”最多的剧组

除了服饰外,剧组还很看重礼仪。封后的跪拜礼就很是讲究,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跪拜都好理解,肃即肃立,每一次跪拜之后须行肃立礼。这个礼节是清朝独有的,只有《如懿传》将这仪式感表现了出来。

《如懿传》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各式各样的行礼,让观众在看剧时了解到更多传统却遗失了的礼仪文化。之前如懿母亲进宫,如懿行的礼仪是抱腰贴面礼,这样亲密的动作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平常妃嫔的礼仪手势是右上左下,但大丧的时候,女生的手势要左上右下,男生则要反过来。

《如懿传》拍摄时间264天,在拍摄之前演员们要历经三个月的礼仪学习,演员听课都记着笔记。

皇上登基那场戏一共有976个群众演员,动作要求全部整齐划一。

说到群演,这部戏里每一个小角色都很有戏。后宫妃子们在长春宫喝下午茶,嘉贵人、慧贵妃各自侍婢站在旁边拿着娘娘们的毛皮大氅。

如懿、海兰两姐妹说悄悄话,大大小小的宫人都得在后面跟着。

娘娘们聚会,宫女上茶,非常自然,大家都是在认真地干活。

礼仪指导张晓龙说:“没有人能够还原历史,我们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尽量做到离它最近,这是一个创作者的严谨的态度。”《如懿传》的确是业界良心了,我们看到了经费在燃烧啊。

如懿封后看得激动人心,不过如懿在册封仪式走近了皇上,接下来却要慢慢与皇上疏远了,这么想想还是挺虐心的啊。大家吃糖且吃且珍惜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