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3章 四次接驾

凤姐:“......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

赵嬷嬷:“嗳哟哟,那可是千载稀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海水似的!”

凤姐:(追述她娘家王家的事......)

赵嬷嬷:“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别讲银子成了泥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顾不得了!......”

——《红楼梦·第十六回》

曹雪芹笔下的这段“回忆”,并非“小说”,这是他自幼便听家里老辈人(曹雪芹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四人,历任江宁织造长达五十余年)讲起的“实话”。脂砚斋批语也直截了当点出,此回是“借省亲事写南巡”。

曹、李(苏州织造李煦)姻亲两家在曹寅时代接驾五次,康熙四次就住在曹寅(曹雪芹祖父)家里,可不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然而这“虚热闹”一次都会让曹寅受不了,遑论“四次”,因而给曹家留下了天大的“祸根”。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3章 四次接驾

由于曹寅经营江南历年来的日用排场,应酬送礼,特别是康熙五次南巡的接驾等等,在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巨额的亏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就曾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

但是康熙把曹寅一直看成是“家人”,噶礼的要求,康熙没有批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须设法补上亏空。但曹寅已经无力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

却说开展文化事业也是一件“烧钱”的事。早先在京时,曹寅就已编成诗集《荔轩草》,到苏州以后自刻《楝亭诗钞》,时江南文人墨客纷至曹家,用度靡费。

后在江宁,他又开始戏剧创作,已知道的有《北红拂》《续琵琶》《太平乐事》等。《续琵琶》之名曹雪芹直接写入了《红楼梦》中。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于二月进京述职,携长子曹颙(曹雪芹之父)南返。

同年六月,奉康熙之命自江宁赴扬州天宁寺,曹寅又主持开刻《全唐诗》《佩文韵府》。七月,患风寒之病,继而转成疟疾,李煦向康熙上奏曹寅病情。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3章 四次接驾

康熙对曹寅的病情非常重视,立即批复:“你奏得很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下面,康熙还写了满文,是金鸡纳霜的满文译音,并非常仔细地加以说明:

“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需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

但曹寅运气不佳,药送到前,已病逝于扬州。

李煦奏折上说: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身虽死而目未暝”。

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损害,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然而,仅仅两年后曹颙就病故了,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

同时,康熙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用所得的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3章 四次接驾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只好再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李煦代还,但是直至雍正继位,这些亏空没有完全补上。

康熙照顾曹家,是看在曹玺和曹寅的情分上,到了曹頫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许多。康熙曾经明确对曹頫说:“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

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又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頫将拖欠的银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显然,这与康熙以前对曹寅的态度,已是决然不同了。

但是,康熙六十一年,已是康熙在位的最后一年!曹家的“末世”到来了!然而,曹雪芹,就在这期间出生了。

关于曹雪芹的出生年月,因无明确史料记载,故有两种说法。一说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一说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我认为,康熙五十四年较为准确、合理。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第五回》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张锋编撰 己亥夏写于启东翠彧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