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报中心公布了对上半年接收到举报的调查情况,今年上半年,经举报中心调查属实的,针对特约商户非法挪用支付接口的举报达1000余件,共涉及收单机构37家、特约商户362家

图据东方IC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报中心接到大量涉及特约商户挪用支付接口的举报,举报中心调查发现,部分收单机构对网络特约商户和网络支付接口管理不到位,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对特约商户交易情况进行监测和核查,给特约商户挪用支付接口带来可乘之机,并引发大量客户投诉和举报。

根据调查结果,收单机构主要存在特约商户入网审核不规范,商户实名制管理落实不到位,对特约商户巡检和交易监控等日常管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特约商户违规挪用支付接口等方面的违规行为。

此外,收单机构在网络特约商户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风险漏洞。

首先是对特约商户入网审核不严格。举报中心上半年查证违规的362家商户中,未在工信部网站进行ICP备案的商户27家;未提交特殊行业业务资质许可材料的商户3家;未提交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的商户1家。

其次,对特约商户的交易监测不到位。举报中心上半年查证违规的362家商户中,存在大额、高频交易,交易特征与商户经营范围明显不符的商户36家。

第三,未落实对特约商户的巡检义务。举报中心上半年查证违规的362家商户中,经营网站无法正常打开的商户23家;网站经营内容与入网登记经营范围明显不符的商户21家。

第四,对涉及商户挪用支付接口的客户投诉未进行深入核查。举报中心上半年查证违规的362家商户中,涉及客户投诉的商户171家,占违规商户总数的47.24%。

为此,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要求会员单位加强自律规范,要进一步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入网审核,强化对特约商户的交易监测,加强对网络特约商户的巡检力度,妥善处理客户投诉,从而加强对特约商户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切实防范挪用支付接口风险。

成都商报记者 吕波

编辑 杨渝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