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宝凤 通讯员 霍世超

三代从军志不渝,许身报国一脉传

揭东区玉湖镇林厝村林速吟一家三代接力献身国防,他们用生命、用热血、用情怀,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夏日的上午,在揭东区玉湖镇林厝村的一处简朴老屋,阳光洒满庭院,安静而闲适。这是87岁的老党员、抗美援朝老兵林速吟的家。他正坐在家门口,迎着光线,小心翼翼地缝补着一件旧军装,一针一脚显得尤为认真,连我们走近了,他都没觉察。也许,聋了大半辈子的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安静,也无法逃离这种安静。

三代从军志不渝,许身报国一脉传

林速吟是一名平凡的农民,可是他这一生,却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在他的带领下,林家一家三代接力为国防事业献身,他们用生命、用热血、用情怀,书写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赞歌。

人物速写:林速吟,1933年出生,1950年入伍,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抗美援朝。回国后部队驻内蒙古呼和浩特。1956年复员回家,回家后一直在家务农。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满目疮痍的年代。林速吟出生在玉湖镇林厝村的一户普通农家。玉湖镇是汾水战役的发生地,从小,林速吟就总是听长辈们说起汾水战役中起义军的英雄故事,随着年纪的增长,林速吟心中的家国情怀也逐渐膨胀起来。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年仅17岁的林速吟毅然报名参军,希望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来守护新中国。怀揣着坚强的报国心,林速吟如愿穿上绿军装,入伍到陆军驻辽宁某部机枪连,成为所在连队最小的战士。1951年,林速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不畏牺牲,坚强抗敌,由于长时间坚持战斗,被重型机枪振得双耳流血,又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导致不可逆的耳聋。可他,从没有后悔过上战场。

三代从军志不渝,许身报国一脉传

1953年任务结束后回国,林速吟所在部队驻在内蒙古呼和浩特,1956年,林速吟复员回家。之后,他一边务农,一边尽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做贡献,曾担任村里的民兵营长、治保主任等。与此同时,他不忘教育自己的孩子爱党、爱国,把红色基因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中。

复员多年,林速吟还总爱把军装穿在身上,自己的穿破了,就补,不能补了,就穿弟弟的、儿子的、孙子的,除了珍惜每一份军人亲人的荣誉之外,他一直把自己的军人身份谨记在心。

人物速写:林雄明,林速吟大儿子。1979年入伍,1979年2月19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牺牲,终年21岁,荣立三等功,追认为中共党员,烈士葬在广西省那坡县烈士陵园。

越南朔江的红泥土如果有记忆,它们应该记得,1979年,有很多20岁左右的年轻人曾经来过。朔江的红泥土如果有灵性,它们应该知道,有许多20岁左右的年轻人把英魂留在了那里,再也没能回家。

林雄明,就是其中一位年轻人。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我军损失惨重。在牺牲的新兵中,来自林厝村的就有6位。

三代从军志不渝,许身报国一脉传

林雄明是林速吟的大儿子,1958年出生。在父亲的熏陶下,林雄明从小就把祖国记心中,立志长大了也跟父亲一样参军报国。1979年,林雄明也如愿穿上了绿军装,入伍到陆军驻湛江某部。穿上军装不到100天,林雄明所在部队就接到命令——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于是,仍是“新兵蛋子”的林雄明就这样上了战场。延续了父亲的英雄气概,战场上的林雄明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在那场恶战中,林雄明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最忠诚的誓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林雄明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被授予了三等功。烈士葬在广西省那坡县烈士陵园。40年来,林速吟没有到过广西去看过林雄明,他就当儿子一直在部队,只是多年没有回家。我们无法体会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刻骨铭心的痛,只是在林速吟随意念叨起林雄明儿时的小事时,我们能察觉到,重重的忧伤在他心中不断萦绕,永远挥洒不去。

人物速写:林少平,林速吟三儿子。1980年接抢入伍,为某师师直医院卫生员,赴老山、者阴山防御战战地卫生员。后调到师直属工兵营卫生所当卫生员。1982年10月退伍,现为林厝村民兵营长。

林雄明的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家人悲伤不已,而保家卫国的情怀却更加的强烈。尤其是其三弟林少平,更是攥紧拳头,恨不得立马上前线抗敌。

“我大哥没做完的事,我一定要帮他做完。”林少平心里暗暗下了决心。1980年,年仅16岁的林少平果断“接枪入伍”,带着全家人的希望,到哥哥的部队中去,完成哥哥未了的遗愿。对于林少平的决定,家人们都很支持,唯有左邻右舍觉得难以置信,无法想象他们家怎么能够在牺牲了一个儿子之后,还有勇气再将另外一个儿子送出去,再让他走上战场?

“决不允许我们的同胞再受欺凌!哥哥为此牺牲,我要奋斗到底。”林少平带着这样的理想来到了部队,成为了一名卫生员。在部队的3年期间,最令他难忘的,是赴老山、者阴山防御战战地执行任务的期间。“当时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整天就待在黑暗的壕沟中,伸手不见五指。虽然不断有险情发生,但我们没有人退却。”林少平回忆道,“有一天黄昏的时候,我亲眼看到在瞭望哨里的两位战士,只是稍微把头伸出瞭望哨察看情况,马上就被敌方的狙击手给打中了,当场就牺牲了。”

历经过战争的残酷,使林少平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退伍回乡后,他也与父亲一样,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贡献,担任林厝村民兵营长,守护着一方平安。

人物速写:林银旭,林速吟孙子、林少平儿子。2010年12月入伍,2017年9月入党,现为连队代理排长。

在部队的经历,是林少平一生中最难以忘记的经历。就如同父亲从小就鼓励他们兄弟姐妹一样,他也给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灌输崇尚军人的思想。林少平的3名儿女,在爷爷、大伯、爸爸的影响下,自小也都有着军营梦,然而因为身体原因,最终只有大儿子林银旭实现了梦想。

林银旭如今服役于陆军驻安徽某部,至今年,他已经在部队度过了9年军营生活了。在部队中,林银旭始终记得家人的教诲,不忘初心,认真锻炼自己,并获得了多种佳绩:2011年12月,因表现突出被连队评为优秀士兵;2012年9月,在教导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学员;2013年12月,因表现突出被连队评为优秀士官;2016年7月参加抗洪抢险救灾,授抗洪嘉奖一次……

林速吟一家三代参军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揭东区“2019年度征兵宣讲进校园活动”进入玉湖中学时,玉湖镇人武部部长林晓铨把林少平邀请到现场,向师生们介绍了林速吟一家的故事,号召广大适龄青年学习先进,踊跃应征。宣讲会现场,师生们纷纷为林速吟一家深厚的家国情怀而感动不已,一致表示要学习林老伯一家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三代从军志不渝,许身报国一脉传。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叱咤风云的壮语,但他们用至情至性的真诚,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忠诚奉献的行动,传播着爱国拥军的正能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