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 文 摄影 王春胜 图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再有几天,就到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你今年的中秋节,打算怎么过?和朋友一起出游,还是回老家看望父母?

在郑州做生意的数十万商户的中秋节,会怎么过呢?郑州市陈砦花卉郑汴路店这些商户的经历和感慨中,或许有你的影子。

故事:

“俺妈说我自从做了生意,就变成了‘六亲不认’”

李雯,圆脸,带着黑框眼镜,一笑起来,会让人感觉周围的一切都跟着明朗起来了,特别有感染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素朴、阳光的女子,却被她最亲爱的妈妈称为“冷血、六亲不认”。

怎么回事?

2011年前,喜欢读书的李雯一直在学校上学,每到寒暑假,要么跟同学一起出去游玩,要么回焦作老家看望父母,那时的她,是妈妈最贴心的“小棉袄”。

2011年,研究生毕业的她,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那时,她老公正在郑州市国基路的陈砦花卉市场卖观赏鱼。从来没上过班也没做过生意的李雯,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干这个也挺好。就跟着老公一起进入了这一行。

如今,7年时间过去了,他们的店从一个变成了两个,家里人也从两口变成了三口,儿子今年6岁多,刚上小学。老公平常就守着国基路的鱼店,她则在陈砦花卉郑汴路店卖观赏鱼和鱼缸。

“自从做了生意,你就成了‘冷血’,变得‘六亲不认’了!”李雯说,这是她刚做生意时,她妈妈一到逢年过节看不到她回家时的怨言,可是后来到郑州一看,女儿确实很忙,有时甚至忙得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也就心软了。

李雯最愧疚的是,2016年腊月三十,她爸爸带着儿子一直在店里等她,结果她一忙就到了下午,才想起来老人孩子还没吃中午饭,可是出去一看,附近的饭店都关门了,没办法,到最后,爷三个到一个没关门的小超市买了三碗方便面。

每到过节,别人家的闺女都是带着女婿、孩子欢欢喜喜回娘家,而李雯家,则完全颠倒了过来:她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在店里陪她。

今年的中秋节又要到了,李雯说,十有八九,又要在店里过了。

愧疚:

结婚五六年了,中秋节时一次也没回过娘家

河南有个风俗习惯,姑娘出嫁后,每年中秋节前都得回娘家走亲戚,带6只或8只公鸡(排场的甚至会带12只)、还有月饼和水果,看到谁家闺女这样回娘家,亲戚邻居都会羡慕地点评几句,“嗯,这家闺女没白养,你看多知道孝顺父母”。听着亲朋好友的赞叹声,为人父母的也会觉得老怀安慰。

结婚前,陈砦花卉郑汴路店的商户武芳丽也想像过自己出嫁后这样回娘家的样子,可是,做了生意之后,才发现身不由己。陈砦花卉市场对外承诺“一年365天全年无休”,自己的店如果关门了,客户来了怎么办?

所以,2012年就结了婚的武芳丽,6年来一次也没在中秋节时回过娘家。好在,她父母一个在海南开出租车,一个浙江绍兴做家纺,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对此事也表示理解。

“现在都是别人过完节,我才开始过。”武芳丽说,自己卖的是鲜切花,节日时最能烘托气氛,每到节假日客户反而比平常还多,而一到这时,自己回不了家不算,平时做工程的老公也会主动来店里帮忙。

挣钱和家庭哪个更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武芳丽认为二者并不冲突,她也一直想二者兼顾。

“我想趁年轻多挣点钱,以后才能好好孝敬父母,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武芳丽说,这也是结婚五六年来,她和老公一直没要孩子的原因之一。

感叹:

现在半年赚的钱没有过去一个月赚的多

一年365天都守在店里,是不是赚钱更多了?

在陈砦花卉郑汴路店卖仿真花的安申鲜说,2015年来郑汴路之前,她开过饭店,后来是因为喜欢花儿,才开始选择经营花卉。

为了兼顾店里的生意和家里的孩子,安申鲜就把房子买在了郑汴路店的楼上。

做生意7年,李雯的感受是,钱越来越不好赚了。

2012年,她刚生完孩子,可是国基路的店面临交房租,她就让娘家妈过来帮她带一段时间孩子,那一年的9月、10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她赚了二三十万元,平均一个月挣了10万元。如今,生意不好做了,半年左右才能赚到这个数。

什么原因呢?

李雯认为,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前几年郑州的房地产市场比较红火,担保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丛生,和钱打交道,担保公司都讲究在办公室买个大型鱼缸,在他们看来,鱼寓意“年年有余”,鱼缸里的水则是“财”,所以,他们买鱼缸时“不求最好只求最贵”,这几年,随着部分担保公司陆续关门,鱼缸的销量也跟着下滑,消费主体也变成了普通市民。

另外一个原因,李雯认为,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个鱼缸动辄几千元,也算“轻奢品”了,又不是生活必需品,他们就会掂量再掂量,价格也会砍了再砍。

感受:

现在不缺钱了,但“守店”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采访中,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对于中秋节怎么过的时间安排,不同年龄段的商户会有细微差别。

李雯、武芳丽、安申鲜,可能因为年纪轻、孩子小,目前是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店里的经营上,放在了如何维护新老客户上,过节时,家里的爱人、老人、孩子也会跟着一起守店。

而2003年即在陈砦花卉市场经营装饰类油画的张泽颜,相对要从容一些。他说,按照往年惯例,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自己会和爱人、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在郑州);八月十六,则会跟爱人回岳父母家(也在郑州)。

“这可能和我的年龄有关。”张泽颜这话说得有些谦虚。也许是跟他多年经营油画有关,受艺术的熏陶,张泽颜的面相也就像三四十岁,但他说自己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儿子今年23岁,已大学毕业。

生意和家庭能这样从容兼顾,张泽颜说,这和自己15年的经营有关,也和陈砦花卉市场的装饰类油画销量占全省的90%以上有关。以前自己只在陈砦花卉国基路市场有店,现在是在国基路、郑汴路都有店,目前的状态是生活比较稳定。

其实,2010年之前,张泽颜和李雯他们一样,也是全年无休的,天天要守在店里,后来随着店面的扩张、客源的增加,店里招了几个营业员,才算把自己和爱人解放出来。

但因为双方父母都年近8旬,最近几年,他和爱人带着孩子即便外出游玩,也不敢走远,行程只限于三四天的周边游。

不敢走远,还有一个原因,张泽颜说,就是无论有事没事,自己都会到店里转转,多年的经营,在他看来,守店已成了一种戒不掉的习惯。

(编辑 吕瑞天 施尚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