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那一座城”

  (ID:thecity2015)

  

  八月立秋甫过,

  贪鲜的苏州人开始蠢蠢欲动,

  冲着的,是一碗甜糯的鸡头米。

  

  鸡头米,又称为芡实,

  是一种春种秋熟的水生作物。

  大江南北的地沼、湖泊都有种植,

  但以苏州地产最为出名。

  它娇贵可口,是苏州时令里的水仙子,

  尽管名字没有半点“仙子”的柔美感。

   ▲苏州水八仙,又称水八鲜。

  芡实有南北芡之分。

  北芡皮色呈浅啡色,口感厚实,

  常晒作干货出售。

  

  相比之下,

  南芡就不能这么“粗生粗养”,

  得快采快煮快食。

   ▲鸡头米颗粒浑圆饱满,外观莹润柔香,入口香甜弹糯。

  鸡头米四月种下,

  八月开始收获。

  从上市到下市,中间只卖60天。

  一旦过了十月,

  再有心的人也得不到这样的鲜品款待。

  夏秋之间,

  鸡头米摊位就是苏州的一道风景。

  摊主现剥现卖,

  买家边看边询价。

  剥好的鸡头米,一斤能卖120。

  不太懂行情的新苏州人,

  一听这价格,多数扭头便走。

  但老苏州人知道,

   ▲刚采摘上来的水鸡头,有个像鸡嘴的尖角。

  凌晨3点,

  当人们在睡梦中的时候,

  正是鸡头米最好的出生时段,

  也是采摘人最忙碌的时候。

  月光微亮,种植鸡头米的人们,

  就要开始下水采水鸡头。

  穿上防水套鞋,带上头灯,

  提上竹篮,下田劳作。

  

  密密麻麻的芡实叶子,

  池塘里满是粘腻的淤泥,

  每走一步都是考验,

  采摘鸡头米就更不容易了。

  为了不破坏鸡头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

  采摘者小心翼翼,

  手上拿着自制的竹刀,

  在水底里来回摸索。

  

  瞄准水面上还未开放的花苞,

  顺着花茎往下摸,

  在摸到合适的“鸡头”之后,

  便是竹刀出场的时候。

  竹刀在果实基部轻轻割开,

  以防误伤果柄。

   ▲水塘中,每一朵紫色的小花下面,就是一颗生长着的鸡头。

  

  鸡头米的叶子背面,

  满是尖锐的刺儿。

  采摘人动作麻利、一气呵成,

  全凭四、五十年来的经验,

  但依然难逃一手的伤痕。

  这份起早贪黑、步步摸索的艰辛,

  别提年轻人,

  就算是50岁以下种植鸡头米的人,

  也几乎没有了。

  

  鸡头米形似石榴,

  并不是采上来就能直接吃。

  好不容易采摘了满满一筐,

  去了皮,分好了籽,

  就要匆忙送走。

  

  半个小时后,十几公里外的菜场,

  更叫人头疼的劳作才刚刚开始——

  剥鸡头米。

  葑门横街、山塘街、东大街,

  都是苏州比较有名的“鸡头米”街。

  秋风起,鸡头米小贩也随之而来,

  “霸占”街头小巷的凉荫处:

  一面筛、一两个铁片指甲套、

  一个小板凳、一袋子黑实滑溜的水鸡头,

  “葑水种鸡头,细剥小庭幽。”

  

  剥鸡头米可是门技术活,

  鸡头米的壳很硬,

  鲜肉又非常娇嫩,极易破汁,

  须一粒粒手工剥出。

  手法不熟练的,破了卖相,

  便卖不出好价格。

  聪明的苏州人,

  做了个类似弹古筝的假指甲套,套在拇指上。

  时鲜不等人,

  他们麻溜地剥去厚实的皮,

  露出粉红圆珠,

  再用指头刀,小心褪去红衣。

  

  七八个鸡斧头才出一斤鸡头米,

  再熟练的工人,

  一整天剥出四五斤鸡头米,

  已算是很不错的收获。

  可谓“粒粒皆辛苦”。

  

  ▲最大且剥的品相完整的,苏州人称为“大丹”,这是最少见的,价格也贵一截。

  这样的耗时耗力,

  也只有吃得精细的江南人,

  才会不厌其烦,

  不吝惜一粒粒剥的功夫。

  

  ▲只有老的鸡头米才用机器剥,表层水分受损,口感也偏硬。

  所幸,鸡头米的鲜甜没有辜负这份辛苦。

  蛰伏了一个夏天的鸡头米,

  作菜吃,可与虾仁、莲藕、荸荠丁同炒,

  鲜甜不失鲜脆感。

  但苏州人最爱的吃法,

  还要属作羹食。

  

  清灵如鸡头米,

  繁复烹调、浓油赤酱反倒败了味,

  一碗朴实无华的甜汤,

  就很好地带出了鸡头米的糯软感。

  清水烧开,六分水,四分米,

  鸡头米沸煮两三分钟,

  再放入少量白糖即可,

  那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地道的做法还会加入干桂花,

  清甜里藏有隐隐的桂花味,

  香气甚是悠长。

  一碗珠玉,剔透晶莹,

  嚼着鸡头米“韧纠纠”的,

  黏糯似耳边萦绕的吴侬软语,

  轻弹如足尖碰触的雨后石阶。

  连汤也带着沁人的清香,

  就像抿了一口烟雨江南的秋意,

  成就了苏州人特殊的美味。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