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到了,每年中秋的必选节目就是黑五仁月饼顺便赏月,月色朦胧,使人产生许多遐想,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比如嫦娥奔月啊,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啊,印度的月亮男神Chandra....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搜索下哈,小惠可不会讲神话故事啊。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对月亮的崇拜源自于原始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月亮的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仿佛是生命的死而复生。渺小如人类也渴望追求生命的永恒。更何况赏月的同时,想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起了同一片月光下的故人,想想中秋节不用上班,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今天就提前跟大家分享一些以月亮为创意核心的空间设计。


浪漫的星月童话

当水泥森林遇上有情怀的设计师,一切都变得浪漫起来。


在韩国一处工业建筑、民居和贫民区交错的空间里,建筑师们酝酿的“星月童话”浪漫居所已成型。据说这是受到电影《偷月情》的启发,整个居所中时刻能见到点睛的星星与月亮的元素,居住此中,风花雪月,夫复何求?




整座建筑中,最点睛的莫过于房屋的正面,硬朗的方形线条上,被凹陷成两个柔软的半月形造型,不同角度,或明或暗,或盈或亏,像一轮真正的月亮挂在上面。“月亮”的两边还有众星的摧残呼应,一种众星拱月的星空浪漫,让硬朗的灰色建筑一下子变得温柔可掬。



内部的空间依然干净利落,方形的直线条上处处都是圆月的造型巧思。譬如顶层如同万神庙的球形拱顶,让居所颇具神圣感;还有那些墙壁上看似随意排列的圆孔,实际上都是两位主人的星座排列。屋内加上如月光般的灯光渲染,让内部空间的建筑层次十分丰富。真是一处让人心驰神往的建筑。



私人的月亮 - Leonid Tishkov



由两位俄国的艺术家 Leonid Tishkov 与 Boris Bendikov 两人创造了这个“私人的月亮”并拍摄成这些让人着迷的照片。
















是月亮,也是太阳

“满月”:西班牙户外庭院设计


Sant Pere Màrtir是西班牙奥洛特的一个修建于1950年代的公共住宅区,包含一系列朝北的半独立式住宅,以及与自然形成的火山岩地势相呼应的花园。基于战后萧条的经济环境,规划师Ignasi Bosch和Joaquim Maria Masramon用砖材建造了这些房屋,并通过结构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轴测图

该项目打造的户外场所为家庭活动提供了更多空间,也为室内引入更多光线。庭院使用了与住宅相同的建造方式、材料和建筑语言。弧线形的墙壁是该社区建造的一个重要特征,拱形结构在构成屋顶的同时也承担了挡土墙的作用。与周围的房屋一样,所有的墙壁表面皆涂以粗糙的白色水泥。


▼该项目提供了一个与住宅区相适宜的庭院空间


太阳 | The Sun


新的室外空间有着与住宅主空间相似的矩形平面,紧挨着厨房和餐厅。这里包含一个室外的小厨房,以及与其它空间一样的门窗。主窗开敞于一个凿入地下的半圆形水池:这是一个庭院中的庭院,连接着上方的天空、太阳与月亮。这样的布局扩大了住宅与山坡之间的空间,同时为住宅带来了三倍于平时的日照时间。庭院内的水池能够收集来自屋顶的雨水,并在夏天带来凉爽的气息。落叶植物与藤蔓逐渐将屋顶覆盖,在夏季带来凉爽潮湿的氛围,其余季节则能够引入阳光。


▼庭院入口


▼庭院中包含一个小型厨房


▼庭院为家庭活动提供了更多空间


▼半圆形的水池形成一个“庭院中的庭院”


▼水池能够收集来自屋顶的雨水,为夏天带来凉爽


月亮 | The Moon


夜晚的灯光呼应了三个不同的场景:在半圆形的窗户内,灯光拉近了室内与室外的距离,同时使光线溢满庭院;在庭院中央,灯光照耀着人们在下方的活动,在桌子周围形成一种私密的氛围;在墙边,半球形的灯提供了全面的照明,并凸显出灰泥墙壁的独特纹理。抽象的球体光源如月亮一般在夜晚照耀着庭院。


▼抽象的球体光源如月亮一般在夜晚照耀着庭院


▼墙边的灯光凸显出灰泥墙壁的独特纹理


▼地面细部


▼设计概念


▼总平面图


▼场地平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内蒙乌兰察布丰镇市,月饼博物馆

就地取材的低成本博物馆


项目位于内蒙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食品产业园区内,这个产业园入驻的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月饼生产企业。丰镇月饼不同于普通月饼,是当地著名的特产,几百年来一直是内蒙中西部、山西大同周边地区人们的日常美食。月饼博物馆为宣传中国月饼文化和推广丰镇月饼而建,包括博物馆整个产业园厂房都是由当地房地产企业垫资开发,出于各种原因和立场,博物馆建设预算一减再减,后期外部景观和室内施工设计方已无从控制,只能从大体上保留住最初的建筑设计意图。


▼博物馆外景


低技术、低造价、易施工是此项目基于现实的设计策略,所以方案一开始就确定了砖混的结构形式,同时这也符合当地的施工技术条件。承重墙结构的优点是对空间的塑造能力比较强, 所以空间的单元化和组织成为了设计的重点讨论方向。单元空间主要讨论了展览的形式和空间性格,整体展厅被单元化之后,单元空间更有利于讨论每个空间各自与景观和光线的关系,有利于带来不同展厅空间之间体验上的节奏感。


▼博物馆的前院


墙体积化为服务空间,厚墙带来空间的虚实变化,同时强化了展厅之间的过渡感;相邻展厅的角部连接方式会自然产生了一个过渡空间,一个明亮的过厅。角部的打开降低承重墙结构所造成的空间封闭感,有效增强了展厅空间的流动感和穿透性,让处于展厅中任何位置的视线都可以同时穿越几个连续空间直到院墙。


▼序厅


▼展厅内营造出流动感和穿透性


▼月亮门


▼雕花木门增加温暖氛围


场地是西高东低的缓坡地,一开始就希望是用一个漂浮的“盒子”来响应坡地的场地问题, 同时悬挑也是为了让“盒子”更有视觉性,遗憾的是最终建造方案因为造价问题取消了悬挑。 “盒子”的院墙是博物馆的第一层立面,它包裹了博物馆,使其与周围的简易厂房有了前后院和通道上的空间过渡。双层界面拒绝了厂房与展厅之间的直接关系,并为展厅创造了内在景观,使其在空间的塑造上变得更为自由。


▼漂浮盒子因为造价原因没有实现


▼“盒子”的院墙创造了空间过渡


▼夜景


▼总平面图


▼平面图


▼体量生成分析


▼展厅空间模型讨论分析图


文章首发于创意惠(ID:HIGHTONE2013)

图片来源: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