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承百年技艺 做最美丽的枫香“冉”

 在蜡染行业风靡全世界的今天,有一种特殊的工艺技艺却如一股清泉般独聚魅力和市场,它就是枫香染。枫香印染技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之所以不同于蜡染,主要在于使用的防染剂和画画工具不同,蜡染是用蜂蜡和蜡刀,而枫香染则是用枫香油和毛笔,因此对手艺人的国画功底要求很高,被誉为“画在土布上的青花瓷”。

初见冉光津时,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以文静甜美、青秀出水的印象,冉光津是惠水县返乡创业女青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优秀守艺师、黔南州刺绣研究院副院长。

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创业女青年,很多时候面对的压力比平常人大的多。冉光津出生在惠水县一普通家庭,因为过去家境困难,所以她从小就有创业的热情,在她读初二那年春节,她就拿着一块门板,在家门口就写春联售卖。“那次春联还卖得了300多块钱,这算是我第一次成功‘创业’吧。”说起这件事,冉光津微笑地说。刚刚大学毕业的冉光津,考上了惠水县芦山中学,作为美术老师的她,一直致力于将家乡的枫香染技艺发扬光大,为了做大做强,冉光津还时常外出学习,在经历了一年的考察期后,冉光津毅然辞职,一个人带着发展家乡民族工艺的梦想,去到了北京,学习工艺品设计和市场营销。2015年,学会了本领,开拓了视野的冉光津,返回家乡创业。

“创业道路上面临很多困难和坎坷,我好几次都想要放弃,作为独女,家里的重担全部担在了我的肩上,没有过多的经济来源,只能硬咬牙坚持下来了,好在父母支持我,朋友支持我,学生也支持我。”冉光津眼中含泪地说起她的创业道路。

在来之不易的机会下,冉光津有幸带着自己的小团队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将惠水的枫香染正式推向了市场。“有一位年近八十的工程师在我那不足6平米的展位上买了一件枫香染的衣服,作为送给夫人的一个礼物,还说了他俩的爱情故事,这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意义。”说起参加文博会,冉光津收获颇丰。后来,这位老人还告诉冉光津,他的夫人收到礼物后非常开心,而且夫人穿上冉光津设计的衣服,还受到了这位老工程师朋友们的喜爱,说明枫香染得到了外界的认可,更在工艺上得到了认可!

文博会期间,冉光津的作品得到了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的一致好评,日均销售额达到了8000元,期间总出售商品近5万件,还签订了长期合作客户,这也让冉光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心。

创业一年,冉光津的团队虽然不够强大,只有仅仅八人,但是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尽心尽力。团队里不仅专业毕业生、实习生,甚至还有两位家庭贫困的农村妇女,冉光津不仅带着学生一起,还带着农村妇女脱贫,一步步的教,亲力亲为,她希望在这个蜡染多枫香染少的市场格局下,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以及年轻人一起,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以枫香染作为年轻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沟通的桥梁,让更多年轻人接触非遗,宣传非遗。下一步,冉光津还希望能够创立百家枫香染染坊,宣传黔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枫香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黔南。

徐朦、钱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