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地理位置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隶属甘肃省酒泉市管辖。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历史沿革

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旅游景区

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鸣沙山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 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月牙泉

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陈运和诗赞这儿:“月牙泉是鸣沙山的逗点 鸣沙山是月牙泉的余音 终于,戈壁上才出现成功者的合演”。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魔鬼城。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敦煌古城

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具备拍摄古代西部国边塞军事片的独特优势,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锁阳城

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保存规模尤以锁阳城为最。

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锁阳城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古代沙漠化演进过程创举沧桑变化的典型标本,是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合最为完美的旅游景点。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阳关

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阳关镇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敦煌三危山旅游区

敦煌三危山旅游区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和莫高窟与佛为缘,相互辉映,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线。三危山东西绵延数十里,主峰隔大泉河与鸣沙山相望,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敦煌历史的一座名山,是敦煌文明历史的发源地,据山海经记载,三危山是神鸟三青鸟居住的地方,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三青鸟是为神话人物西王母取食的童子,这给三危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结合上书左传,史记等记载,原住于洞庭湖,鄱阳湖之间的三青部落,在当时的部落战争中战败,一部分三苗人被流放到了三危山,据史书考证,三青本来是以鸟声龙身为图腾的民族,所谓的三青鸟居之,就是南方以三鸟为图腾的民族被流放到了这里,三苗民族迁移到了三危山,成为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敦煌居民,也由此翻开了敦煌灿烂历史的第一页。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交通

前往敦煌最方便的方式就是飞机,几乎国内各大城市都有直达敦煌,嘉峪关或兰州的航班,敦煌火车站有从兰州/西安/银川—敦煌的列车,开设有专门的旅游空调卧铺,兰州下午6点发车,早晨9点抵达敦煌。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美食

驴肉黄面

黄面也是一种麦面制品,它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煮熟后,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别具风味。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操作也非常不易。拉面师傅时而要将面拉成长条,时而旋转拧成麻花状,将一团七八斤的面团拉成一把细如粉丝的面条。下锅煮熟的黄面色泽黄亮,趁热拌菜食之,吃起来开胃去腻,清热解烦,令您食欲大增,大饱口福。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浆水面

敦煌八大怪之三,浆水面先要制作浆水,把芹莱或箭杆白莱、莲花莱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手工面条煮熟后,凉开水浸过盛人碗内,加入浆水,浇上炝过的油葱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且对高血压、肠胃病有一定疗效。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酿皮子

敦煌酿皮子有的晶莹黄亮,有的光洁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后味酸辣,柔韧爽口,食用方便,是极为普遍的一种民间小吃、本地快餐。酿皮子是一种麦面制品,制作时先将优粉加水和匀,然后将面团置人清水中翻搅抓揉,使面料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充分分离,剩下蛋白质,俗称面筋。而溶解于水的面浆,便是加工酿皮子的原料了。在水滚沸后,烙面浆舀人铁皮圆盘中涂匀,放人开水中煮几分钟,面汁为饼便成为酿皮子。然后将饼状的酿皮切成细长条,放几片面筋,加一点芥茉、蒜汁、辣椒,香油等便可食用。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李广杏

最为著名,据说是汉将军李广驻军于此时从内地带到带来的毛杏发展而来的。敦煌杏皮水是敦煌的招牌饮料,更有敦煌杏皮茶浓缩茶粉可以直接冲泡,冰镇饮用。敦煌的主要瓜果特产还有紫阳桃、鸣山大枣、阳关葡萄、沙瓤西瓜、白兰瓜、黄河蜜瓜、香水梨等。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敦煌旅游的最佳时间。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7℃,一月9.3℃。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每年春夏季这里还有沙尘暴和干热风两大自然灾害,如果此时前往,应早作防备,如备好帽子、头巾、口罩等。

小贴士

1、昼夜温差大,建议带件稍微厚点的外套。

2、敦煌气候干燥,多喝水、吃水果蔬菜,必要的话还可带瓶爽肤水。

3、要随身携带一些防晒用品,穿浅色的抗紫外线的衣服。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敦煌旅游—线路推荐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2019旅游攻略

扫码关注

线路咨询电话/微信:

18030611858—阿华

18383353555—阿星

17740924482—张张

18113446428—小雪

更多青海旅游攻略—请点击"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