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强

北洋海军

清末中国总共建立起四支近代海军,分别是南洋、北洋、广东以及福建海军,不过他们的建立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并且四支海军之间的实力也是不对等的。清政府筹建近代海军最早可以追溯到林则徐的广州禁烟,当时为了应付因禁烟运动可能招致而来的西方列强的报复,林则徐在广州大力整顿清廷的水师,然而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尚未独立建造或者向西方购买铁甲舰。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廷逐渐重视水师的建设,因为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如果清军由水陆两军同时攻击,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此时清朝也仅仅是向英法等国购买了一批质量低劣的小舰。

李鸿章

清廷真正重视重视海军建设还是等到1874年台湾事件之后,这一年日本侵略中国的领土台湾,并且设立了台湾都督府。后来虽然日本的侵略被粉碎,但是这件事震动了朝野,也让清廷的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要重视海防,以应对日本的扩张。因此当年总理衙门就决定要建立一支新式海军,次年通过决策,决定用十年的时间建立北洋、南洋、粤洋三支海军,办理海军的经费来源于江海关、粤海关以及江苏、广东、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六省的厘金收入。北洋海军负责山东、直隶沿海防务,南洋海军负责江苏、浙江沿海防务,粤洋海军负责福建、广东沿海防务。后来广东和福建两省分别发展了自己的海军,这样就形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

战前停泊在马尾的“建胜”号蚊子船

四洋海军在建制上也是互不统属的。北洋海军由李鸿章控制,由于海军经费优先供给北洋海军,因此这支海军也是四洋海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广东海军归两广总督节制,福建海军归闽浙总督节制,南洋海军也是控制在地方实力派手中。中法战争中,福建海军全军覆没让清廷认识到势必要建立起中央一级的海军军事机构,以便于统一指挥四洋海军。1885年10月,海军衙门成立,由醇亲王为总理事务大臣,但是实际大权却控制在李鸿章的手中。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海军的实力还是相当强大的,共拥有大小军舰78艘,总排水量8万余吨,但是看似强大的海军却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交战中一败涂地。

参考文献

李廷江主编:晚清中国社会变革与日本

威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威海文史资料第8辑 北洋海军的兴衰

姜鸣著: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甲午增补本

郭豫明主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小编 :胡一舟 别毕卉日本台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