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荣兴 通讯员 陈季玉 许晓霞/文 林志杰/图)过去三天,对于参加2018中国心理产业博览会暨中国心理产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心博会”)的市民来说,不仅是一次科技与心灵的碰撞,更是一场心理行业的脑力激荡。

昨日,心博会在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城市展览馆落下帷幕。此次心博会以“品牌·创新·融合”为主题,促进了多方资源融合,为打通心理服务的产业化之路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据悉,本届心博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研究发展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指导,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集美区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集美区科学技术协会和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合主办。

多项心理产业成果在集美发布

据了解,在为期三天的心博会期间,共设有265个标准展位,展示了500多件、总值超过4000多万的高科技心理服务产品,成交和采购意向预计超过1.8亿元。除了产品展示,心博会期间还举办了7场论坛、40多场体验活动和大众科普讲座,参加展会人员2万余人次。

此外,还有多项成果也在心博会期间得以实现。中华慈善总会“心成长”公益基金“传递好心情”公益项目宣布成立,将从集美走向全国;“全国心理科普讲师”选拔复试和“全国科普试点单位”评选活动厦门站也圆满结束;此外,心理产业论坛还权威发布了《中国心理服务行业调研报告》,以及《中国互联网心理服务标准》起草工作正式立项,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解读互联网心理服务风向标。

专家助力集美心理产业发展

本次“心博会”之所以落户集美,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梅建的话说,是因为集美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值得向全国推广。“集美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覆盖了全区的几十万人口,辐射人群广,扎根深,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梅建说。

心博会期间,国家级心理学智库专家、行业大咖还就集美如何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和推动心理产业发展传经论道。

“广大公众对于心理服务的需求,引导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出现,这也是心理产业落实并发展的基础。”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高文斌表示。心理产业与传统教育、健康产业相衔接,集美的“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就是新旧产业结合的好实例。集美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把心理服务跟基层工作和社会工作结合起来,率先建立了良好的心理服务体系,这也是集美发展心理产业的特有优势。

“心灵绿洲”形成品牌效应

心博会期间适逢集美区“心灵绿洲”工作开展10周年,充分展示了集美当地心理工作者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喜人成果。

集美区相关领导表示,将以心博会为契机,充分汲取行业的智慧成果,推动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规划建设“心灵绿洲”服务总站,建立全国城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点,引导和扶持心理产业落地集美,不断扩大“心灵绿洲”品牌效应和辐射力,为建设人文集美,打造新时代“五大发展”示范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心博会期间,集美区还同步举办了集美心灵绿洲工作品牌提升心理论坛、集美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心理研讨会、青少年心理素质提升心理论坛、校长管理心理论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心理普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