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箱设置减量明晰 扔垃圾还需定点分清

图说:南京东路上的深黑色废物箱,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 摄

3月,新民晚报和新民APP推出系列民生调查《三问申城垃圾分类》,直言上海推进垃圾分类遇到一些障碍,如分类标识和颜色不统一,甚至一条马路出现“几幅面孔”;分类图示混乱,让人看不懂、分不清。两个多月以来,这些问题有没有得到改善?记者走访发现,申城街头的废物箱最近发生了一系列由内而外的变化——数量正在有序减少,标识和图示越来越清晰,有些区域还出现了会自动报警的智能废物箱……

五个废物箱一起消失

家门口500多米长的马路北侧,共设置了5个废物箱(绿化市容部门将街头垃圾桶统称为“废物箱”),忽然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前几天,家住长宁区的柳先生在中山西路至凯旋路之间的长宁路上散步时发现,手中垃圾无处可丢。他拐个弯来到旁边的静谧小路宁康路,原有的四五个废物箱,也没了踪影。

“附近小区有不少宠物主人晚上会来遛狗,常自备纸袋处理排泄物,以前拣了顺手扔进路边垃圾桶,现在却没了方向,有人索性直接扔到了绿化带里。”柳先生还看到,街心花坛的台阶、石墩或变电箱上,多出了不少纸杯和空瓶。

他致电市民热线12345,问垃圾桶都去哪了?热线工作人员回应,根据“减少垃圾总量”的要求,垃圾桶先撤了,会尽快调整。

两天后,柳先生家门口的废物箱又回来了——原本路北的5个缩减到了1个,竖在公交车站旁,马路对面和宁康路上的废物箱也恢复了一些,数量均明显减少。

废物箱设置减量明晰 扔垃圾还需定点分清

图说:在静安区灵石路上,废物箱也已“旧貌换新颜”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曹刚 摄

合理减量需市民配合

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上海正逐步优化设置废物箱,其中的重要变化是“有序减少”。事实上,在国外不少城市,街头垃圾桶均属稀缺物,旨在让市民游客尽量少产生垃圾,也能减少垃圾处置成本。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调整本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设置的通知》已发布,放宽了废物箱的设置间距:商业文化大街设置间距原则上不低于50米(原标准是30-50米);主要交通道路设置间距不低于100米(原标准是50-100米);其他道路设置间距不低于150米(原标准是100-150米)。公交站点至少设置1只废物箱,公共广场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减量过程中,要遵守科学、合理、有序的原则。”市绿化市容局环卫处负责人介绍,废物箱减量也需市民配合,培养“垃圾随手带、不乱丢、定点投”的文明习惯,否则垃圾很可能迅速堆满箱内,又溢到路边,惹得遍地狼藉。

“原来短短几百米设5个垃圾桶确实太多,保留少量比较合理,我支持。但一刀切搬走,是不是太心急了?”柳先生建议,减量应循序渐进,逐步减少,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垃圾量,有区别地调整。“比如古北路桥至威宁路桥的长宁路北段,行人不多,垃圾量也较少,垃圾桶就可以更少一些。”

废物箱设置减量明晰 扔垃圾还需定点分清

图说:长宁路上,个别废物箱旁堆满了垃圾 新民晚报记者 王蕾 摄

 标识图示越来越清晰

针对标识分类不清的问题,全市目前正逐步更换废物箱标识,将统一按照“可回收”和“干垃圾”分为两大类。果皮等湿垃圾,建议市民带回家后,再分类投放。

标识主体颜色则根据“蓝色是可回收物、黑色是干垃圾”的分类规则统一起来。而废物箱的款式和颜色,在旅游区、步行街、公共绿地、历史风貌保护区等特殊区域,可与周边环境协调。如南京东路江西中路的深黑色废物箱,就和附近老建筑和多功能路灯杆相得益彰。

同时,上海街头一些废物箱的文字图示也已悄然改变,不再只有简单模糊几个字。

在虹口区凉城路、静安区灵石路的废物箱上,出现了白色醒目的“干垃圾”和“可回收”中英文字样,“干垃圾”下方对应“餐巾纸”“一次性餐具”“污损塑料袋”“污损纸张”等图形和文字,最下方还清晰地注明: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可回收”下方则是“废玻璃”“废塑料”“废纸”“废金属”“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的图形和文字,并加注说明: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

图文并茂,更通俗易懂。比如早晨喝完牛奶,纸盒不知丢哪一边,看到“可回收”垃圾桶上的牛奶盒图案,就明白了,不会再错丢进“干垃圾”桶。

内置传感器自动报警

除了精简数量、统一分类、理清图示等外在变化,申城废物箱的内在也有改变。在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到延安西路段),就有多个废物箱最近换上了“电子心脏”,外表看似和其他废物箱差不多,但“肚子”里却装上了“聪明”的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收集、传输箱内数据。一旦垃圾量达到警戒线,它会自动发送消息,通知后台及时清理。工作人员通过监测平台,能清晰查看管辖区域内所有智能废物箱的状态。垃圾回收人员早晨出发时,系统可以帮助规划最优路径。

此外,内置传感器还集成了温感装置,一旦废物箱内部的温度突然急剧升高,会立即向一线环卫人员和监控后台自动发出警报,防止自燃或火灾事故。这套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帮助城市管理者远程感知、智能分析和实时处置,更有效地调度环卫车辆和人员。目前南京西路街道共有200多个智能废物箱,数量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

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 曹刚 王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