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个木匠的收入=基本工资+安家费*2+餐补+奖金+探亲扫墓假+交通报销

“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

当年这句烂大街的话,绝对不是一个玩笑。早在乾隆中期,一个造办处的外调木匠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当时的七品县官。

清代统治者这种对于木匠的尊重与优待,直接导致了清代家具的飞速发展。而这个大量容纳民间木匠进入的机构,就是造办处。

清代的皇家造办处设立木作始于康熙年间。

清宫造办处是清宫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康熙年间建于养心殿,又名养心殿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年)移至慈宁宫以南,直至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之前,造办处为宫禁服务达二百多年。

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院内

造办处是由皇帝特派的内务府大臣管理,各类专业作坊先后有六十余个,包括玻璃厂、匣裱作、珐琅作、木作、自鸣钟处、如意馆等等,与皇室的起居息息相关。

造办处内,中西艺人和民间匠师高手云集,极品制作不计工本,耗银无数,是宫廷生活奢靡铺张的缩影。

清乾隆 紫檀云纹器座 造办处官造

剔红牡丹纹漆盘(局部)

“木作”,便是造办处中的一项。那我们不禁要问——皇宫造办处的木匠们都来自哪里?

其实,主要来自两个地区:一是广东,一是江苏。

历史上广东和江苏的手工业十分发达,是著名的家具产地。这些人被地方官员选中后保举进京,经造办处试用合格后正式录用。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龙纹御案

能进皇宫做工那可是件风光的事情。赴京前各地方政府先发给这些木匠们一笔安置费,在乾隆中期为 60-100两白银。

进京后,皇家还发一笔安家费,乾隆中期为 60两白银,并代找住处,大多在距紫禁城较近的皇城根一带,不住官房的可住民房,也可以带家眷。这些木匠在皇室做工亦有丰厚的工银。

乾隆年间,宫中的木匠月银分三等,分别为六两、八两、十两。如果活计完成得好,还可获得赏银或者赏物,这已经是惯例。

赐赏的程序是先由造办处主管拟赏,根据完成活计的数量与质量好坏,初步拟定赏物或者赏银的多少,然后再让皇上去审批。而皇上给的赏赐大多都高于主管的拟赏,以示皇恩。

紫檀荷花纹罗汉床(局部)

如按同期官府部俸禄标准,一个普通木匠的赏银已高于一个知县的俸饷,可见皇宫木匠待遇之高。

要知道,当时大名鼎鼎的纪晓岚,年俸不过180两白银。

如果我们按照中等计算,一个木匠月银8两,一年便是96两,加上两边安置费,保守估计都在214两,奖金不计算在内。

清乾隆 紫檀六方亭台式宫灯成对

工匠在紫禁城内做工,福利待遇也可以说是非常丰厚,每日有午饭一份,若去圆明园做工,则管午、晚两顿饭。此外工匠每年还可以有回乡扫墓假,工钱照发,还开销路费盘缠。

如此待遇,在封建社会的各行业中是少见的。

乾隆皇帝也曾讲,皇家的工程是料给值,工给价,表示不占民间匠人的便宜。正因为如此,工匠可以无所顾虑地全身心投入工作,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技艺。

紫檀云龙纹四件柜(局部)

但在皇宫内做活计必须得符合清代宫廷的风格,如果不符合或者误解了旨意,那将会受到责备,甚至不开工钱。严重者还有革退的,就是永不录用。

如果某工匠被革职,那将会连累官方的管理人员一起受罚。

在皇宫里面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其中就有广作工匠和苏作工匠。这两派是两种近乎对立的理念,苏州工匠惜料如金,而广作工匠却推崇用料唯精,一木连作。

紫檀雕西洋花纹扶手椅

他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再加上两地人口音不同,难于交流,所以只能分开做,各做各的,暗中又争先,使得家具制作的水平达到了中国传统家具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在皇家看来,广作风格的家具更能显示皇族的威严与气派,所以也更喜欢广式家具。

在乾隆之前,造办处“木作”一直依传统由苏州工匠把持。

雍正七年(1729年),粤海关监督从广州挑选罗元、林斌等五名木匠进入造办处“木作”,这时木作已经是苏粤共处、营垒分明的局面。

清代广式家具图样

两派木匠在人事与技术上进行了激烈的对抗较量,广匠屡屡受到嘉奖在宫内的地位已占优势。

到乾隆元年(1736年),造办处正式单独设立“广木作”,广木匠进一步被确定为造办处家只制作的主要力量,苏木匠渐渐缘化。之后,宫廷内苏式风格正式被广式风格所取代。

苏作家具在失去皇室官宦市场后转向平民市场,其风格也受到广作影响甚至还产生了一种“广式苏作”,即用苏式传统工艺,而参照仿效广作的式样和装饰风格。

至于宫廷内所形成的“京作”,实际就是以广木匠为主制作的大体采用广式风格,在造型、纹样镶嵌上更体现皇家气派的家具。

这样从宫廷到民间,广式风格逐渐成为清代家具风格的主流。清式家具风格由此确立。

在乾隆三十年的档案中就有记录:一位来自广东的木匠萧广茂,一来就给了在宫中效力多年的工匠们相同的待遇,令许多苏州工匠羡慕不已。

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

紫檀嵌牙菊花纹宝座

可见广东木匠在宫中更为吃香。所以,今天能看到的传世宫廷家具广式风格偏多,而宫廷家具也多是由广作家具演变而来的。

由于广州工匠技艺高超,单设一“广木作”,全部由广州工匠充任。所制家具带有浓厚的广式风格。

除了“广木作”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油木作”、“珐琅作”也承担了清宫广作家具的制作。

掐丝珐琅莲花纹冰箱

掐丝珐琅寿字纹扶手椅

而造办处的普通木作中,多由江南地区招募优秀工匠,其做工趋向苏式。不同的是,他们在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家具较江南地区用料要大,而且没有掺假的现象。

紫檀嵌竹梅花式圆杌

造办处的优质木材多从广州运来,一车木料辗转数月才能运到北京,沿途人力物力,花费开销自不必说。因此,造办处在制作一件家具之前,先画样呈览,经皇帝审批后,方可制作。

在造办处档案中,经常有这样的记载:

雍正三年七月十六日员外郎海望传旨:着做抽长花梨木床二张,各高一尺,长六尺宽四尺五寸,中心安抽屉。用铜做床刷子,高九寸。钦此。

于十九日做得抽长床小木样一件。员外郎海望呈览。奉旨:腿子上做顶头螺角。钦此。

于八月初八海望又奏:为抽长床上刷子应用何样做等语。奉旨:床刷子做棉的,床面做毡的好,其做床刷应用锦。尔将造办处库内锦拿几样来朕看,选过再做。钦此。

于初筯日送五匹呈览。奉旨:深蓝色地小菱花锦做床套用。钦此。

于八月二十四日做得二张送往圆明园安放。

皇帝看过图纸后提出修改意见,准作小样,小样制成后再经皇帝呈览,如有意见继续修改审批,造办处家具的制作,通常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

所以,在造办处当差待遇虽好,但是风险也大,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要是一个不小心便是砍头的罪过。

而从家具方面来看,正是这样的严要求,高投入,高强压,才在明式之外开创出清式家具的独特审美,和明式家具一起,犹如双子星座一般,共同将中国古典家具推向了巅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