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的三十八军:陆上自卫队第7师团

每支军队都有它的精锐。美国陆军是骑兵第一师,中国陆军是第三十八集团军,日本自卫队就要数第七师团。日本人管它叫“虎子部队”。这篇文章是当年在《世界军事》做编辑时印象很深的一篇,详细介绍了陆自这个王牌师团。供大家参考。‍

从混成团到装甲师

第7师团的前身是1955年12月在真驹内成立的第7混成团,后来该混成团改编为机械化混成团。虽说是机械化混成团,但实际上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只装备有10辆坦克、30辆装甲车和16门自行火炮。1980年改编为第7师团,才真正实现了机械化。

1976年10月,日本内阁和国防会议通过了《1977年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根据大纲要求,陆上自卫队成立机械化装甲师团。1981年,第7师团将师属装甲运输队编入了第11步兵联队,撤销了第23步兵联队,将第24步兵联队移交西部方面队。同时,第7师团第7坦克大队(营)提升为第71坦克联队。驻惠庭的第1坦克团被解散,该团原有3个坦克群,共222辆坦克。解散后,该团的第2、3坦克群分别改编为第72、73坦克联队,加入第7师团。可以说,日本是以将步兵联队与坦克联队对调的形式,组建了机械化装甲师团。最初,第7师团由2个坦克联队和2个步兵联队组成,后来改为现在的3个坦克联队和1个步兵联队。

从某种程度上说,第7师团装备的变迁史就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装备变迁史。在最近第7师团庆祝成立50周年的仪式上,该师展示的装备除了M24轻型坦克以外,还有61式坦克、自行榴弹炮、装甲车以及56式装甲车等装备。61式坦克是当初第7坦克大队的标志性装备,具备与当时世界先进坦克对抗的能力。1974年,第7师团装备74式坦克;1977年装备75式自行榴弹炮;后来又陆续装备了90式坦克、89式步兵战斗车、99式自行榴弹炮以及87式自行高射炮等最新武器装备。这些都是优先装备给第7师团的。冷战结束后,日本的假想敌由北面转向西面。虽然迫击炮、装甲车辆以及小型武器等装备都优先配备给西部方面队,但坦克、自行榴弹炮等重型装备还是优先配备给第7师团,这一点在今天也没有改变。

编制与装备

第7师团从1955年成立后,历经50年的发展,现在辖有的作战部队主要有:第11普通科(步兵)联队、第71坦克联队、第72坦克联队、第73坦克联队、第7特科(炮兵)联队、第7高射特科联队、第7后方支援联队、第7设施大队、第7通信大队、第7侦察队、第7飞行队和第7化学防护队。

第11普通科联队是第7师团唯一的步兵联队。下辖6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型迫击炮中队。步兵中队在1992年装备了89式步兵战车;1998年,重型迫击炮中队装备了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第71坦克联队于1981年由第7坦克大队改编而成,并在1992年6月成为日本首个装备90式主战坦克的坦克联队。第72坦克联队和第73坦克联队装备90式坦克的时间要晚一些,分别在1995年和1999年。这三个坦克联队各下辖有5个中队,总计装备90式坦克200辆左右。

第7特科联队主要是为坦克联队提供火力掩护,下辖4个大队,主要装备1981年服役的7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从2003年开始,该联队将逐步换装新型的99式155毫米榴弹炮。

第7高射特科联队则为装甲部队提供伴随防空,下辖6个高射中队。1985年,高射特科联队装备了81式近程地空导弹,1990年又装备了87式自行高炮。

第7后方支援联队的职能是在战时为部队的机械化装备和人员提供战场救护,平时可对地方的突发事态提供支援。该支援联队除了补给队、输送队和卫生队等直属队外,还辖有两个整备大队。比较有特色的装备是90式坦克回收车和移动式野外手术车。

第7设施大队主要是为第7师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该大队下面有4个中队,在1995年装备了91式架桥车和92式扫雷车。

第7通信大队是师团作战时的通信保障,在1987年装备了85式野战通信系统。

第7化学防护队则是在核生化条件下的作战,为第7师团提供防护、洗消等支援。

第7侦察队的主要任务是战场侦察和警戒。为了便于侦察人员的机动,装备了小型摩托车,而较大型的装备是1989年装备的87式侦察警戒车。

第7飞行队的装备比较特殊。与美国的装甲师相比,第7飞行队并没有装备攻击直升机,而且装备较老。1973年装备了OH-6轻型直升机,1977年装备了UH-1直升机,到现在还没有更新装备,这在装备更新频繁的日本自卫队是比较少见的。第7飞行队的装备一定程度上说明日本陆上自卫队对直升机运用的观点。日本的攻击直升机主要是AH-1S“眼镜蛇”直升机,主要配备在东部、中部方面队的第1空降旅、第13旅团等部队,北部方面队都没有配备。看来日本自卫队主要还是利用直升机来迟滞敌方大规模的装甲攻击,主要的阻击任务仍然由地面的重装甲集团完成。这与美国当初倡导的进攻性的空地一体战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第7飞行队是否会更新装备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目前日本正在考虑引进美国的AH-64D攻击直升机,它们会不会配属给第7师团呢?

防备苏联的“虎子”

作为冷战时期成立的部队,第7师团当初主要是为了对付苏联。虽然冷战结束后第7师团的作战方向有所转变,但研究一下冷战时期的运用方式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苏联来说,日本的北海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只有控制了北海道,才能确保宗谷海峡的安全,苏联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才能顺利通过宗谷海峡对美国的战略中枢进行核攻击。北海道的战略要地是音威子府地峡,以及南面约40公里处的名寄盆地。一旦苏军打通了音威子府地峡,进而占领名寄与和寒,则日本的旭川市就会受到直接威胁。如果此时苏军在旭川市西部的留萌市进行第二波登陆,则北海道北部就会完全沦入苏军控制之下。

为此,日本必须要守住从宗谷地域到音威子府、名寄以及再到和寒的国道40号线。为了防止苏军在留萌登陆,这一带的防护任务主要由日本第2师团承担,而第7师团则负责机动打击。也就是说,出动第2师团迟滞苏军的进攻,牵制苏军向纵深地区进展。与此同时,第7师团迅速抵达攻击位置,展开机动攻击作战。日本的作战设想如下所述:获知苏军开始登陆的情报后,第7师团迅速从驻地奔赴作战地域。由于此时的部队集结地很容易遭到航空轰炸,必须在东千岁附近展开防空作战,并快速对第7师团进行燃料和弹药补给,随时准备进入战斗。由于第2师团已经在前线展开,第7师团可以通过高速公路、国道以及其它的支援道路奔赴前线战场。在第7师团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千岁附近由第1高射特科群负责防空,名寄附近由第4高射特科群负责防空,这两地的空隙地带将由第7师团配备的第7高射特科联队负责防空。第7师团的高射特科联队装备有10套81式短程地空导弹,32辆87式自行高炮。81式地空导弹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而87式自行高炮可伴随坦克一起行动,可攻击从低空攻击坦克的直升机。此外第7师团的坦克中队也配备有便携式地空导弹,可对空中目标产生一定威胁。

第7师团到达攻击地点以后,就可以发挥机动作战的本领了。首先,第7师团所辖的第7特科联队进行火力压制,力争一举击溃敌军的炮兵部队。火炮攻击结束后,第7师团坦克部队分为负责打通战线的突击部队和从后方支援的射击部队,向第2师团牵制的敌主力部队发起进攻。与此同时,步兵将使用步兵战车击退敌军的反击,在此过程中还将出动自行迫击炮进行支援。第7师团抵达预定战线后将停止前进,巩固阵地。第2师团和从本土赶来的支援部队将从后方清扫战场,控制夺回的阵地。

冷战后的构想

上述的“运用构想”主要是冷战时期的考虑。冷战结束后,许多人都发出一种疑问,机械化装甲师团还有存在的意义吗?第7师团指挥官庄田丰在师团成立50周年的庆典上也认为,随着新防卫大纲的修改,第7师团将会被赋予新的任务。根据新大纲规定,日本装备的坦克将由900辆削减到600辆。先前主要负责北海道防卫的第7师团将来就有可能被派遣到日本的西部。有人认为,日本西部的九州、冲绳等地地形复杂,机械化装甲部队很难展开,因此坦克在西方展开的可能性不大。这种看法有其道理,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朝鲜战争爆发前,也有人认为朝鲜半岛地形复杂,不适合坦克作战。但战争初期朝鲜的150辆坦克差一点就使韩国陷入灭顶之灾。此外,二战期间,在塞班岛、硫黄岛、冲绳等地的作战中,日美两国军队都使用了坦克。即便是在一些非战争行动中,坦克的支援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以色列建立“隔离墙”以及美军在伊拉克进行的治安作战中,都需要坦克对步兵的支援。当然,如果误用坦克,则会造成很大的伤亡和损失。

所以地形并不是限制第7师团的关键因素,为了增加第7师团存在的必要性,必须要寻找新的出路。也就是说还要做好移防西方的准备,必要时还要担负重要设施的防护任务,防止恐怖袭击,甚至还要派出小规模装甲部队守卫岛屿。在编制方面,第7师团隶属于北部方面队,但根据新的防卫大纲,第7师团将是防卫厅直辖部队。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第7师团将不是一支将活动范围限制在北海道的部队。

第7师团向西方展开固然有许多困难,但将该师团的坦克联队和自行特科火炮移至西部还是有可能的。例如,派遣由3个坦克中队和1个机械化步兵中队、1个特科大队、1个高射特科小队组成的一支小规模部队。3个坦克中队的坦克数量总共有42辆,规模与本土师团的坦克大队差不多,而且都是90式坦克。此外,机械化步兵装备有89式战斗车,作战效能非常高。日本如果将第7师团的装甲部队移防至西部,不仅可以提高威慑力,还可以通过训练进一步熟悉地形,并且获得民众的支持。因为随着新防卫大纲的实施,坦克的数量减少,第7师团以及北部方面队的坦克数量就占了总数的70%。这样的话,北海道的坦克前出到日本西部,也容易得到国民的理解。

感谢打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