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

一位77岁老兵的青春故事。

彼时的他气宇轩昂,

生命中最好的20年,

都献给了曾经的“防化连”。

77岁老兵讲述防化连往事:那一次送别老兵,至今记忆犹新……

战友们管他叫元老,或连队的“活档案”。因为他亲身经历了所在连队从组建到撤编这23年的大部分时间。

他叫吴如宝,江苏省常熟人,1941年2月出生,1959年1月应征入伍,1979年1月转业,在连队整整待了20个春秋。

用他的话说,这辈子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部队,献给了防化连……

“1959年1月,刚满18岁的吴如宝来到了部队……”

1959年1月的一天早晨,下着蒙蒙细雨。

虽说离农历过年差不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江苏常熟乡下的一个僻静小村早已热闹非凡,乡亲们正在欢送一位刚满18岁的农村小伙子去部队当兵。

小伙子穿着肥大的草绿色军装,头戴一顶宽松的军帽,背着背包和挎包,向送行的乡亲们一一告别,这位小伙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吴如宝。

77岁老兵讲述防化连往事:那一次送别老兵,至今记忆犹新……

吴如宝的军装照。

吴如宝与刚穿上军装的新兵们,依次登上早已停泊在运河码头边的航运驳船。下午3时,4艘满载近200名新兵的航船,在碧波荡漾的大运河上,首尾相连浩浩荡荡地驶向上海。

整整一夜,小伙子们尽情地嬉闹说笑,兴奋得几乎没有合一下眼。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航船终于到达了上海漕河泾码头。简单早餐后,新兵们在部队首长的率领下,列队向部队驻地——马桥营房进发……

3个多小时过去了,新兵们的心慢慢凉了起来,因为离他们向往的大上海越来越远了。

上海警备区某团驻地坐落在上海市北郊。中午时分,新兵们拖着疲惫的脚步到达了营房。到营房后,吴如宝立即被分配到该团的二营五连。自此,他漫长的军旅生涯开始了。

“他是在防化连时间最长的一名老兵。”

时年4月,根据上级命令,部队组建防化连。吴如宝被抽调至四排十一班,成了防化连历史上首批喷火兵。

吴如宝天资聪慧,工作踏实,加之勤奋好学,经常得到连首长表扬。入伍没几个月就被抽调至连部,负责了仓库管理和防化器材修理工作。

有一次,他接受了连首长下达的运送喷火器材至邻近省省城的任务。他心中明白,运送军用武器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差错。他小心翼翼地逐一检查、落实了各个环节。由于不放心,最后干脆爬进闷热的罐子车,牢牢盯着这十几箱军火,咣当……咣当……整整一夜,直至这十几箱喷火器材安全到达目的地。

办完交接手续,顾不得路途劳顿,没敢逗留片刻,立即启程归队了。当他出现在连首长面前报告完成任务时,一位曾在抗美援朝战场流过血的老连长,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小战士竟如此神速地完成了任务。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连连说:“好,好!”

77岁老兵讲述防化连往事:那一次送别老兵,至今记忆犹新……

吴如宝

吴如宝爱动脑筋是全连出了名的。他当过喷火兵,熟知喷火器材的构造和每个部件的功能,他经常琢磨,怎样才能既提高喷射效能又节约原材料。在连部当修理员期间,他常常钻在工作室里,研究喷火原料的合理配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喷火训练中,他的配方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吴如宝军旅生涯二十年,当过喷火兵、仓库保管和器材修理员,1965年提干后任化验员、副连长等职。其间,除了外派参与“支左”、“军管”、靶场管理工作外,大多时间待在连队,其组织、供给关系也从未离开过连队。他是在防化连时间最长的一名老兵。

“说起连队的故事,他如数家珍……”

吴老对连队充满了感情,对连队的点点滴滴了如指掌。虽说如今离开连队已多年,但一旦说起往事,他就会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1959年5月,防化连组建不久,就接到上级支援上海宝山县浏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命令。连队马上召开排以上干部和全体党员会议,统一了思想,在简短的战前动员会之后,立即开赴工地现场。

浏河亦称刘家河、刘家港,是古娄江下游,为太湖东北地区分泄涝水的骨干河道。据记载,清代以后,浏河严重萎缩,几成平陆。民国时,对浏河均有疏浚,但收效不大,至1949年浏河排水已严重不畅。

77岁老兵讲述防化连往事:那一次送别老兵,至今记忆犹新……

今日繁忙的浏河船闸。 纪昌盛 摄

1958年12月~1959年7月,嘉定、太仓、昆山三县,出动民工7.5万人,挖土1001.4万立方米,浏河进行全面截弯拓宽,平地开河,全程24.8公里。

这是一场时间紧、任务重的硬仗。一个多月时间里,全连指战员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日夜奋战,用铁锹挖、双肩挑、小车拉,最终提前完成了任务。

指战员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工地指挥部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老乡们说,以前只是听说人民解放军如何英勇,这次亲眼目睹他们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此玩命地干,真是好样的!

为此,连队也得到了部队领导表扬和嘉奖。

77岁老兵讲述防化连往事:那一次送别老兵,至今记忆犹新……

吴如宝

吴老说,这次劳动是连队组建后第一次执行任务,其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而且对部队战斗力是一次实际检验,对全体指战员也是一次教育和考验,为加强部队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吴老告诉我,防化连不仅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上毫不含糊,而且在军事技术上也是响当当的,在全军小有名气……

1963 年底,叶剑英元帅观看“郭兴福教学方法”表演后,向中央军委建议在全军推广。经毛主席批准,1964 年 1 月,总参谋长罗瑞卿在镇江主持召开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现场会。要求各部队、各院校、各行各业都要培养出“尖子”。同年 6~8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比武活动在全军展开了。

消息传来,全连指战员群情激昂,纷纷摩拳擦掌要求参加比武。在一次原南京军区司令部组织的大比武上,连队派出了技术尖兵参加。比武中两名战士表现突出,力克对手大获全胜,其中一名战士的“立姿喷火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喷火英雄”,为连队赢得了荣誉。

1967年4月,连队一名防化侦察兵被派至新疆罗布泊地区,参加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了离蘑菇云最近的兵之一……

77岁老兵讲述防化连往事:那一次送别老兵,至今记忆犹新……

资料图: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场的工作人员欢呼雀跃。

说到这里,吴老满脸自豪。他说,连队虽然新建时间不长,但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赢。

吴老在连队的20年中,送别了战友一批又一批。他说每年的冬去春来,是大家最伤感的时候。

1969年那次送别,他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天,他陪着连队退伍老兵们,早早来到上海十六铺轮船码头。码头上人流涌动,熙熙攘攘。老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首长和战友们一一拥抱惜别,码头上哭声一片。

老兵们依依不舍地缓缓登上轮船甲板……鸣笛起锚!

就在轮船准备起航一刹那,退伍老兵们不约而同涌向甲板一侧,向送行的首长和战友们挥手致意。由于人员过于集中,以致船体突然倾斜,让所有在场人为之捏了把汗,船长见状也不得不亲自通过高音喇叭呼叫,避免了一场安全事故。

“哭声响彻上海滩,眼泪流满黄浦江。”浓浓战友情,拳拳兄弟心,此时此刻宣泄得淋漓尽致!感人的场面,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也使吴老至今还不能忘怀。

说到这里,吴老感慨万分,说连队动人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了……

77岁老兵讲述防化连往事:那一次送别老兵,至今记忆犹新……

老战友2018年合影(左起第5个为吴如宝)

1970年,为浙江省嘉兴一家化肥厂爆炸抢险;

1972年,为停泊在黄浦港码头的一艘油轮救火;

与誉为我军一面旗帜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结成“一帮一,一对红”,经常被评为思想工作领先、军事技术过硬的先进连队。

……

虽然,连队已于1982年完成历史使命撤销了编制。然而,正如吴老所说,连队的一切就是我们的所有,连队的光荣就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是防化连的一个兵!

77岁老兵讲述防化连往事:那一次送别老兵,至今记忆犹新……

本文作者(左)与吴如宝(右)跨越47年的合影。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作者:胡仲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