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日报记者 卜兵 罗琴 文/图 实习生 王霞

“主要修剪下脚枝、穿心枝,枝条剪好了明年才能保证质量和产量。”9月14日,在高坪区会龙镇老场垭村的花椒产业园里,二十多个村民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给花椒树修枝。

近年来,会龙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高位培育推进,创新党建扶贫模式,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产业与开发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思路,狠抓花椒产业园建设,打造“产业经济”助农增收直通车,实现产业规划全覆盖、栽植全覆盖、利益联结全覆盖、贫困户入园全覆盖。目前,会龙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预计今年将扩大到2万亩的规模。“我们的目标,是将会龙打造成为全南充‘花椒产业第一镇’。”会龙镇党委书记高武表示。

1 延伸链条 做大做强花椒产业

9月14日下午,在会龙镇老场垭村的花椒产业园区,会龙镇党委书记高武走进花椒地,向技术员了解今年花椒的长势情况。“我们的目标是让会龙镇成为南充市花椒产业第一镇,让大家一提到花椒就能想到会龙镇,就能想到会龙花椒。”会龙镇党委书记高武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会龙镇2014年引进四川荣生农业集团公司,2018引进君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成长性好的经营主体来镇抱团发展,进行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的嫁接合作,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规范管理”的理念,已栽植九叶青花椒16000余亩,产业覆盖全镇老场垭、关财沟、桂花井等8个村的51个组1920户,其中贫困户629户。目前花椒产业已进入丰产期,群众脱贫致富的增收长效产业正在形成,小小的花椒鼓起了广大椒农的钱袋子。

今年6月初,会龙镇顺应花椒产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成立了会龙镇花椒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自我发展”的组织原则。该镇以花椒产业合作社联社成立大会为起点,统一运作模式、统一管理规则、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产品加工、统一入市营销,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入社农户收入,提高规模生产、规模经营水平。发挥花椒产业园区的优势力量和品质特点,致力于把会龙“建成全市花椒产业第一特色大镇”。

记者了解到,农业公司和花椒专业合作社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知名品牌创建,一手抓产业链条延伸。现已经在工商部门成功注册“土巴寨”“七里椒”“蜀味鲜”“吉凤椒”“巴蜀椒”“庆源椒”花椒商标6个,“土巴寨”已获得知名商标的称号并取得有机认证。此外,农业公司在抓好花椒食用、医用、保健、护肤、香水、味素、酒类、生物等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还投资建设集花椒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等为一体的专业基地,形成农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加粗加长了花椒产业链条,确保种植户、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会龙镇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基础保障。农业公司与合作社共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园区生产经营管理;整合市、区扶贫项目、资金2500余万元投入园区的路、渠、塘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产业路30公里,灌渠16公里,新建和维修山平塘石河堰15处;区扶贫协会帮扶和镇内乡友捐资捐款300余万元,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硬环境打造。

2 创新机制 利益联结让农民赚钱

为了解决资金投入和拓展市场两大难题,合作社与四川荣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631”花椒生产协议,以四川荣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将农户与公司业主连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记者了解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以土地入股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村集体)”的模式,签订“6∶3∶1”花椒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共建共享。即按照“631”的比例投入,“631”的比例分红,按“631”的比例承担责任,公司投入种苗、技术、管理资金、负责开拓市场,占股份的60%;农户以土地入股,是花椒产业的真正股东,占股份的30%;合作社占股份的10%作为公积金和建立风险基金。花椒收获后,交公司按市场价格统一销售,公司、社员、合作社按6∶3∶1比例分红。产业基地的管护责任也按“631”的比例共担。

在新的利益联结机制之下,农户享有土地租金、土地入股、务工收入、产品分红“四重”收益。一是土地租金收益。通过土地流转,以第一年240元,之后每年递增20元的价格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二是土地入股分红收益。公司与农户、村集体经济按花椒产值6∶3∶1的比例进行分红,农户每亩纯收入在1000-1500元。三是入园务工劳务收益。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形成专业化的管护队伍,对全镇的花椒产业进行有偿劳务保障,农民人均月增收700元。四是资金入股分红收益。采取“非地扶贫”模式,贫困户通过小额扶贫信贷和产业扶持基金取得帮扶资金,自愿入股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按入股资金6%的比例获得股金分红。

3 产业带动 助农增收有门路

“百姓全情投入成就富裕生活,政府精准扶贫发展致富产业”,这是会龙镇关财沟村9组的贫困户刘永义家大门上的一副对联。因病致贫的刘永义家,精准扶贫开展后住上了好房子,由以前的破旧老房住进了现在的100平方米的小楼房,房前屋后是菜地,村道路通到家门口。生活条件改善外,刘永义家的5亩土地租了出去种植花椒,每年土地租金收入1500元,除此之外,产业园务工也能为家里带来一笔收入,2017年刘永义一家成功脱贫。

为助推脱贫攻坚,今年,会龙镇制定了两个贫困村年度脱贫攻坚规划,出台了《2018年会龙镇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已全面完成889户已脱贫户巩固提升规划,21户今年拟脱贫户脱贫项目完成规划、着力实施。并引领业主在关财沟村新栽植花椒1500亩,带动该村36户贫困户全部入园,确保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路径。

为了做到精准扶贫,会龙镇镇长向小凤告诉记者,会龙镇深入开展农村住房保障“回头看”工作,并组织镇村干部完成了2018年45户贫困户C、D 级危房、54户临界贫困户、2户地灾避险搬迁户排危规划,目前均已开工建设,住房保障开工率达到100%,完成率达到95%。

除了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残疾人入园已经成为会龙镇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我们不同于其他乡镇的一个特色就是‘残疾人入园’,通过让残疾人入园的方式,促进他们的持续增收。”向小凤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省财政下达了2018年农村残疾人扶贫资金20万元。根据相关文件精神。高坪区残联与会龙镇党委政府多次研究,决定利用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通过股权量化的方式,在两个村实施花椒产业项目。该资金主要用于新栽花椒树栽植、土地调形、老园区管护等。收益比例进行股权划分,量化给两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

会龙镇建民花椒合作社理事长夏琼告诉记者,花椒园区以残疾人股民来进行管理,日常搬运、除草、维护等劳务要优先聘请参与入股的残疾人,并给予相应的劳务报酬。在利益分配上,根据不同残疾等级进行不同的利益分配。

除了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外,该镇还在熊家桥村和羊井沟村发展起了羊肚菌产业,通过林下培育羊肚菌,助农增收,保证会龙镇村村有产业,产业促增收。

“做大花椒产业我们计划是三年三大步,今年扩展花椒规模,明年进一步拓展市场,到2020年实现打造花椒产业第一镇的目标,做到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市场做强。”高武说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