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刹那间,全城的桂花都开了,淡黄的、黄的、橘红的,香了满城......连日雨水,近日我市桂花如雨后春笋,竞相开放,加之中秋将至,桂花香为佳节带来了别样的韵味。今日(9月18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来到动物园、杨家坪商圈、李子坝、洪崖洞、江北嘴中央公园等地,感受了一把桂花的香气宜人。

  桂花花瓣与雨滴交融,花香与风景和谐而美妙

  德国旅游团游动物园

  称赞桂花“香中带甜”

  杨家坪动物园,德国游客伴着阵阵桂花香游览熊猫馆

  杨家坪动物园,一家老小在阵阵来袭的桂花花香中悠闲散步。

  杨家坪动物园,情侣在忽远忽近的桂花香中低头细语。

  走进动物园,不见其花,先闻其香。中庭两侧,满是桂花树,正在雨中盛放。下雨的动物园,依旧有游客来访,其中有一德国旅游团队,正游览着动物园。“外国游客们一踏进动物园,就闻到满园香味,我就跟他们说,这是桂花香,秋天才开。另外,中国传统佳节中秋将近,他们也很有兴趣了解。”旅游团导游说,游客们觉得桂花“香中带甜”,是一种闻了很舒服的清香味。

  杨家坪步行街,轻轨列车从桂花树梢划过。

  杨家坪步行街,桂花飘香大街,让过往市民驻足观看。

  桂花街种80多棵桂花树

  闻到花香,烦恼尽消

  杨家坪步行街,市民穿行在花香中。

  洪崖洞景区,盛开的桂花树与远处的巴渝民居相互辉映。

  洪崖洞景区,游客在桂花香中畅游。

  走访的几个地方,要属江北嘴中央公园的桂花树最多,最集中,道路两边,广场上,满是桂花树。

  “今天下雨,来公园玩得人比较少,平时,来这里散步的、拍婚纱的,多得很。前几天,桂花一夜之间开了,还有不少市民来摘桂花去酿桂花酒。”江北区园林所下属单位卫士物业工作人员徐仕盆介绍,这一带属于他巡逻管辖的区域。桂花街上共有大约48棵桂花树,加上中央公园广场上的大约有80多棵。每年,相关工作人员会在11月至1月期间,为桂花树修枝,上午、下午分别在附近巡逻一次。

  江北嘴中央公园,市民穿行在盛开的桂花树中。

  江北嘴中央公园,手捧桂花,留香十日。

  江北嘴中央公园,附近的建筑被桂花香包裹。

  江北嘴中央公园,淡黄的、黄的、橘红的桂花打扮着秋天的景色。

  “桂花真的是香几条街,每次一闻到,感觉啥子烦恼,都要淡忘了,很治愈的一种香味。不过桂花虽香,但希望市民不要破坏它,原则上,我们是不允许私自折桂花枝、摘桂花的。”徐仕盆说。

  桂花满城香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杨家坪商圈、李子坝的桂花树,衬托着疾驰而过的轻轨,别有一番风味。下雨天,杨家坪步行街上人比较少,清洁工、偶尔过路的人,会在花树下驻足。

  “杨家坪商圈这一带,零零散散,栽了不少桂花树。以前,每到桂花花开的时候,就有一些市民,会把伞倒挂在树上,然后摇晃树枝,接桂花。一问,说是拿回去酿酒、做桂花糕,或是做香囊。”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正在附近巡逻。他表示,近年这种行为少了很多。

  “花虽然漂亮,虽然香,但希望市民不要攀折,让桂花香可以飘得更远,给城市添一份独特的清香味。”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重庆主城区可赏桂花的去处很多,除了上述地方,还有花卉园、鹅岭公园、龙洲湾滨江路、大渡口公园、北滨路、重庆园博园、西南大学桂园、南山植物园等,均可观赏桂花之美,闻桂花之香。

  相关新闻

  市场上桂花糕一般无桂花

  美女糕点师教你做桂花糕

  90后糕点师余璐,每到桂花盛开时节,就会亲手制作桂花糕让家人品尝。

  随后,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来到洪崖洞,在做糕点的铺子寻找桂花糕。但大多商贩表示,现在暂无桂花糕。其中一位商家告诉记者,他们之前有卖桂花糕,但不是现做的,是在磁器口一家专门做桂花糕的门店里进货的。

  记者致电专门做桂花糕的袁女士。她表示,其实他们售卖的桂花糕只是叫桂花糕,里面并没有桂花,简单点说,就是用糯米和糖做成的。“最近暂时还没有做桂花糕,如果其他门店有需要,我们会专门做新鲜的送去。”袁女士表示,很多外地的游客,喜欢吃桂花糕。

  如果想吃有桂花的桂花糕怎么办?可以自己做。90后美女糕点师余璐从事糕点行业已有近5年,她很喜欢桂花的香味。到桂花成熟的季节,她会做点桂花糕给家人,喜迎中秋团圆。她做的桂花糕方法简单,美味可口,喜欢吃桂花糕的市民,可以自己在家里面操作。

  “首先需要原材料,包括桂花泥、牛奶、白砂糖、椰浆、鱼胶粉等。桂花泥可以去网上买,也可以去大型一点的超市买。材料备齐以后,只需要将他们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放入模具。”余璐说,还有一种蒸的桂花糕,做起来不好掌握火候,这种是最简单的,且非常美味。

  “放到模具里面以后,如果想要美观,就可以往上面加椰浆层。使桂花糕看起来是一层桂花、一层白色椰浆。最后,把模具放到冰箱冷藏15分钟左右,使其不再是流体,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范圣卿 文 首席记者 冉文 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