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为何“护航”永续债?CBS=中国版QE?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这样解释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银行资本在我国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为了引导和培育市场,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在2019年2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解释了监管支持银行首单永续债的原因。

首单永续债发行前夜,也即1月24日晚间,央行、银保监会相继发布政策护航。“银保监会扩大了保险机构投资范围,允许其投资永续债等资本工具。财税部门已经明确了永续债的会计处理,很快还将明确永续债的税收处理。人民银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以促进提升永续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接受度。”潘功胜提到。

1月25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单银行永续债,完成400亿元上限发行,实现2倍以上认购,发行利率4.5%,处于预测发行区间的下限。

潘功胜在吹风会上同时透露,部分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永续债的政策框架,继续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永续债为何需要政策支持

首先,潘功胜解释了银行补充资本的原因及渠道: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条件。银行做生意也要“本钱”,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银行资本补充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他表示,永续债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较好渠道。永续债没有固定期限,或是到期日为机构存续期,具有一定损失吸收能力,可计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永续债是国际上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比较常用的一种工具,有比较成熟的模式。

而且,我国的银行资本补充中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已经常态化,但此前没有使用永续债。这次由人民银行牵头,在我国引入银行永续债这种产品,既可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又可以深化和丰富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

潘功胜解释称,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银行资本在我国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为了引导和培育市场,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银保监会扩大了保险机构投资范围,允许其投资永续债等资本工具。财税部门已经明确了永续债的会计处理,很快还将明确永续债的税收处理。人民银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以促进提升永续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接受度。”

CBS不是中国版QE

潘功胜强调,央行票据互换并非量化宽松(QE)。央行票据互换是央行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互换交易,是“以券换券”,不涉及基础货币吞吐,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中性,并非中国版QE。央行票据互换主要是提升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

潘功胜解释,央行票据互换不是中国版的QE,它和QE有本质的区别。第一它是“以券换券”,不涉及流动性的投放,不涉及基础货币的吞吐。一级交易商参与互换,用持有的永续债换成了央行的央票,但不能说我拿了这个央票,就可以自动获得央行的基础货币,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是换成央行票据就可以从央行自动获得基础货币,这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的影响是中性的。大家回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其他一些国家所采取的QE,一般在购入资产的同时会投放基础货币,我们在进行互换的时候,它不自动的投放,跟投放基础货币这两者没有关系。第二是央行票据的互换没有导致永续债所有权和信用风险的转移,永续债的所有权仍然在商业银行的表内,它的利息的所得者也是债券的持有人,只是通过这样一个操作,央行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收取费用,提升了永续债的流动性。永续债的所有权和相应的风险没有转移。所以和QE是有本质的区别。

部分商业银行正在走发行永续债的内部程序

潘功胜表示, 中国银行永续债发行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普遍欢迎,其他一些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永续债的政策框架,继续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中国银行发行完成以后,据我们了解,其他商业银行发行兴趣是很大的,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在走内部的公司治理程序。”同时,潘功胜透露,在投资人一端,投资需求也比较好,(投资人)对这个产品也是非常有兴趣。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同时表示,资本补充工具比较新,中国投资者市场发育程度需要进一步培育,特别是高风险的投资人和长期投资人相对比较缺乏,这次银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永续债极大拓宽了投资者范围。

纪志宏同时表示,将来我们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包括引入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丰富机构投资者群体,强化信息披露、通过条款设计加强投资人保护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永续债的复杂性,对于金融市场的合理定价等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当然,这个产品的推出本身也是我们金融市场深化的体现。我们债券市场产品丰富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需要创造一些政策环境和条件,下一步我们和有关部门继续努力。

为何以永续债方式补充银行资本

潘功胜表示,推动银行以永续债方式补充资本时,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首先,我国银行业资本目前比较充裕,结构上主要是核心一级资本为主体。截止去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13.8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8%。2018年年底,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比9月底的水平又稍有提高。但是我国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只有0.6%,低于国际上一些大型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的。银行资本构成主要由核心一级资本构成,这种资本结构好处是资本质量很高,但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同时,潘功胜解释称,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部分银行面临着资本约束,加上监管标准的趋严和提高,以及一些影子银行业务回表仍需要补充资本,原来影子银行业务在表外,并不占用资本金,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动态补充资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这样的角度考虑,推出永续债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渠道,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结构中接近80%都是核心一级资本,推出永续债也有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这是一个方面的考虑。

第二方面,从债券市场出发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速度很快,目前债券市场余额是86万亿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三位。中国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比较丰富,推出商业银行永续债有利于丰富我国债券市场品种结构,满足长期投资人资产配置需求,也有利于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完善。

潘功胜表示,“永续债在国际上是一个成熟产品,它的推出有利于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改善我国银行业资本结构,也有助于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序列,深化我国债券市场发展。”

在会上,潘功胜也提到,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是是多种多样的,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本结构,自主决定资本补充方式、资本补充时间和节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