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文化发现与文创传承"在蘭陵书院开讲

作者: 如尘 (武汉)

9月15日在蘭陵书院由中国最著名的女书发现者、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中国瑶文化专家、中南民族大学李庆福教授联袂主题开讲:女书文化发现与文创传承。

1980年代,宫哲兵教授在寻找瑶族千家峒的过程中,在湖南江永县、道县发现一种仅在女性中流行的文字“女书”,有大约1000单字,随即轰动世界。

宫哲兵教授说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缘分,如果没有这场奇缘就不会认识公社书记了,如果没有认识这位公社书记,就不知道女书的线索了。最早提供女书线索的就是书记,他的家乡在湖南江永县白水村,那里的妇女都会写一种奇特的文字,她们将文字写在扇面上,然后拿着扇面唱歌。有的绣在手帕上,叫“绣字”。这里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在一个清晨,一个白水村的普通房间,一位叫何西静的女子,她从箱底里取出一个小木盒,木盒里有一个红布包,红布包里珍藏着一块蓝色手帕,展开手帕,上面用黑墨水,写满了蚂蚁一样的字,何老太太丈夫去世早,她看到手帕上的女书,流下了眼泪,因为这块手帕使她回忆起年轻时一位结拜姊妹,她叫胡池珠,她常常关心她,安慰她,为了友情,在胡池珠帮助下她变得勇敢坚强,顽强活到今天,不幸的是,胡池珠先她而过世了,再无人与她一起读女书了。

女书文字的特点是书写呈长菱形,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也被称为“蚊形字”,所有字符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笔划,可用当地土话吟诵。

女书字形有其独特的女性美,古朴清秀,柔中有刚,飘逸中透出风骨。这种风格、韵味体现了女性的智慧才能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也与女红图案有密切关系。

女书载体形式即“文房四宝”的“纸”,有纸质布面手抄本、纸片、扇面、布帕、花带等;女书的经典文本是自制的布面册本“三朝书”,款式似中国传统线装书,是姑娘出嫁后第三天最珍贵的礼物,将伴随女主人一生。

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内容非常丰富。

宫哲兵收集并解读了大约20多万字的女书作品,编写了“女书字典”,撰写出版了四本研究著作。代表作有《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女书——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性文字与女性社会》等。曾到美国、加拿大、法国、俄国等十几个国家讲学和举办展览,在国际上深具影响。

最后,宫哲兵教授用女书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大字。李庆福教授也为大家泼墨写女书,大家也非常感恩两位教授到文化沙场现场交流弘扬女书文化,女书,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作者简介:如尘,女,1975年10月27日生。《锦书流年(诗歌卷)》副主编,《美丽的相遇》,《也说蛀虫》,小故事山姆大叔在《风情杂志》获奖。后来结婚沉寂了很多年,但期间坚持按时间顺序看完世界文学诺奖获奖者诗歌。她作品中有些前辈优秀词句痕迹。最喜欢看艾米莉迪金森,普希金,雪莱,拜伦,徐志摩,泰戈尔,苏曼殊,梭罗等的作品,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也想遵寻自己的内心去活。巜油菜花》获得浮萍文学春天征文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