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部国民历史普及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横空出世,并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动画中以各种动物代表国家,比如兔子代表我国、毛熊代表俄罗斯、白头海雕代表美国,白象代表印度等,高度凝练的形象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三”的世界很精彩?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到底有着怎样的来源?

作为我们的邻居,印度确实以白象作为国家象征,国际上也习惯将我国和印度的竞争形容为“龙象之争”。但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是龙、还是兔子。印度除了是白象,还可以是“阿三”,俗称“三哥”。

虽然在我国,“哥”代表的是敬称,但“三哥”让印度人表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尤其是在当下我国遥遥领先于印度的情况下。

那么,这个“三哥”或者“阿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阿三”的世界很精彩?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到底有着怎样的来源?

1、租界人民的嘲讽

单字词语前加“阿”,是上海人的通俗用法。

“阿三”的最早来源,起源于印度人本身。作为被英国殖民了200多年的国家,印度人也被大量征召,成为英国殖民者的狗腿子,比如做警察。在英国的各个殖民地上,尤其是我国,殖民地出身的印度人有种谜一样的自信。

在印度人履职的过程中,喜欢卖弄自己不流畅的英语。但是当遇到一些同样会英语的中国人,尤其是租界最多的上海,这些趾高气扬的印度人就会变得吞吞吐吐,面红耳赤,这时的他们会反复讲着:“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经典结巴名句“”I Say“”用上海话来发音,逐渐演变成“阿三”,这是“阿三”可信度最高的来源。

“阿三”的世界很精彩?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到底有着怎样的来源?

最早的“阿三”全称为“红头阿三”,因为帮英国人打工的印度人,多数来自印度西北部的锡克族,这些锡克族警察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戴着红色头巾,因此上海人将其称为“红头阿三”。

到后来,上海人发现几乎除了红头阿三,印度还有很多人不戴头巾,因此“印度阿三”逐渐流行开来,称为上海人对印度人的蔑称。

另外,英国殖民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习惯被称为SIR,这一点在之前的香港电影中多有体现,上海人说话习惯在单音节单字前面加一个“阿”字,于是“阿SIR”就逐渐成了阿三。

“阿三”的世界很精彩?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到底有着怎样的来源?

2、约定俗成的蔑视

在我国某些地方,“阿三”是对猴子的称呼,近代以来,大量洋人蜂拥而至,在我国民众看来,洋人的行为举止皆如猴子般形貌,十分滑稽。而因为印度人面貌普遍黝黑,这让备受白种人列强欺侮的我国民众找到了发泄的窗口,在民族“优越感”的推动下,自以为高印度一头的我国民众将这些狗仗人势的印度人蔑称为“阿三”。

自鸦片战争后,我国将侵入我国国土的洋人成为洋鬼子,当然也包括供英国人驱使的印度人,但是在我国民众心中,“鬼子”的地位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因为我们打不过西方列强,所以在这些正儿八经的列强面前,我们称之为“洋鬼子”,日本人虽然也是洋鬼子,但是因为我们蔑视了几千年,一般称之为“小鬼子”。

“阿三”的世界很精彩?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到底有着怎样的来源?

剩下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些列强尤其是英国人,除了雇佣印度人,还雇佣中国人当差,所以在我国民众心中,将这些给洋人卖命的中国人买办、警察等称为“二鬼子”。抗战时期,“二鬼子”特指那些给日本人卖命的伪军汉奸等。

而因为中国人第二,所以被中国人蔑视的印度人自然就只能排到第三,称之为“三鬼子”。

而后,三鬼子逐渐演变成“阿三”,这是“阿三”的另外一种来源。

“阿三”的世界很精彩?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到底有着怎样的来源?

3、世界第三的梦呓

在我国,虽然“哥”是敬词,但是前面加个“三”,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而“三哥”之所以成为印度人的专有词汇,和印度在近现代的蹩脚表现密切相关。

话说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创始人尼赫鲁高调宣称印度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所以独立后的印度除了耀武扬威,使劲欺负周边小伙伴,就是拼命在国际社会露脸,倡导建立“不结盟”运动,增加国际影响力。

印度的膨胀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尼赫鲁也开始逐渐膨胀。再加上1961年打败葡萄牙收回果阿后,印度越发感觉自己能上天。

此时的印度自诩为第三世界的领导者,因为两极格局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印度绝对无法超越的,所以印度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三。

“阿三”的世界很精彩?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到底有着怎样的来源?

但是印度的“世界第三”梦被北方大国无情地打碎了,1962年,忍无可忍的我国重拳出击,将印度打下了世界第三的神坛,气急败坏的尼赫鲁甚至请求美国直接干预,公然撕下不结盟政策的伪装。

而战争的结果是,印度不仅输了面子,还输了里子。我国在打败印度后,还通过送还武器的方式对其反复羞辱,印度彻底被打回原形。

但心胸宽广的我国并没有因为辉煌的胜利就目空一切,相反,对印度“世界第三”的地位,我国还是相当“认可”的,但在印度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嘲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所以,“阿三”或者“三哥”的帽子,短期内印度人是摘不下来了。他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保持对我国谜一样的自信。

“阿三”的世界很精彩?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到底有着怎样的来源?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