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上映以及同名电影开拍的消息几乎占满了热搜和我们的朋友圈,看到这样的情形,小编不禁回忆起几年前追小说版十里桃花的热情来。

三生三世招惹了桃花债,以为央视放过谁?

然而,随着电视剧的上映,关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袭作者大风刮过的小说《桃花债》的事件也被炒得沸沸扬扬,更有大量作品,例如前不久上映的《锦绣未央》以及《花千骨》等,也相继被爆出抄袭的消息,甚至因为这件事件被作者联合起诉上了央视新闻!

这可就惊呆小编了,原来那么多出名的作品,还是拍成了电视剧甚至电影的大IP居然是抄袭出来的!说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很多人在感叹,看过了美国大片之后再看中国的电影总是失望频频,虽然制作技术相较七八十年提高了不少画质也清晰了,可是却没了感动没了惊艳,于是便有了“中国人拍不出好莱坞级别大片”的说法。理由是没有好的技术和缺少故事内容。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咱们先说技术,电影《封神传奇》据说就运用了好莱坞级别的特效团队。那特效!那叫气势恢宏!还集合了一大批一线演员,耗资3.5个亿之多,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依旧免不了沦为“烂片”。

既然不是技术的问题,那就是因为没有故事咯!曾经红火了大江南北的《封神榜》、《聊斋》、《白蛇传》等也已经翻拍得让人无力吐槽,那么,中国真的就没有故事了吗?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光是志怪典籍史册就数不胜数,还有各地流传的文化传说更是成千上万。一部《山海经》就有18卷,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这些难道就不是可挖掘的影视素材吗?何至于落到需要抄袭

才能出IP的地步?

《西游记》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电视剧了,然而那个时候的剧组还没有听说过蓝屏抠像,全部采用实景,拍摄的时候把人物动作拍下来再和事先拍好的背景合成,最后用特效机做效果。影片中的烟火效果更是大量采用干冰造雾,可就算是这样的“五毛特效”也能制作得让观众感觉无比逼真。

《红楼梦》的拍摄更是第一次公开面向全国招募,耗时两个月为演员培训,请来红学研究者为演员讲课,培养演员的古典气质,其服装道具经过精心设计,就连街道房屋都是现修现盖,只为还原原著。剧组更是舍弃了高鹗续写部分,红楼梦的后半部分故事是由红学家和编剧共同商讨编写而成的。

在的中国影视已经几乎清一色采用当红小生小花饰演,配音演员也是固定的几个人包揽所有角色,演员的出场费更是高昂吓人。可高昂得片酬并没有换来精彩的表演,缺少敬业精神的演出让演员纷纷沦为表情包,滥用替身的情况频频出现。

特效的利用是为了让影片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但不代表就可以因为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滥用。有些场景的特效与剧情画风完全不搭。

好吧,小编明白了,大概是因为近来流行跨次元表演的缘故。

三生三世招惹了桃花债,以为央视放过谁?

另外,什么卡姿兰大眼睛、什么韩式平眉、什么超长睫毛大概也都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发明了吧,更别说那种中西结合的奇异画风了。

三生三世招惹了桃花债,以为央视放过谁?

诚然,事实证明现在已不可能再有人像西游记红楼梦那样为了一部戏耗费那么多时间,走遍全中国了。

但抄袭也好,粗制滥造也罢,无非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很多观众的是非观念也都很强,若不是因为志愿者不是因为那些说过因为是抄袭就不看剧的宝宝的坚持,锦绣未央抄袭的事件也不致被央视报道。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用心完成,再牛掰的大牌,再厉害的技术,没有足以支撑的内容,无论文章还是影视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国的影视之路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