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古村意自闲

  饱餐粤韵醉深井

  

  深井古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广州保存得比较好的古村落之一。有大量的古民居、宗祠等,延续了岭南建筑的一贯风格。

  

  从深井南田坊走进深井古村

  

  深井村的现状是绝大多数古村的缩影:历史文化遗存未得到保护与利用,因此,深井古村微改造悄然启动。南田坊牌坊旁,名叫“長樂”的凉亭,应该就是改造的痕迹。

  

  圣堂山公园

  公园建于1995年,位于深井村西南中约坊边的圣堂山上,2003年完成第二期工程,圣堂山公园扩建为面积十多万平方米的绿化生态公园。

  

  风景秀丽,红棉石亭,荷香扑鼻

  

  也有池塘及小桥翠柳,桥头人家

  

  景客凌公祠

  深井古村留有大量古色古香的祠堂,景客凌公祠是为数不多开放参观的祠堂。

  

  公祠如今是女红学堂,红木匾还算崭新

  

  公祠内的天井放置了不少绿植,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个带有漂亮花纹的铜色水缸。

  

  严谨的对称性,简单放置长木凳、长桌便成女红学堂。

  

  女工学堂,当然不能缺少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成品。中国绣花鞋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就算是褪去了原有的色彩,也挡不住华丽纹样的魅力。

  

  女红学堂开设开手缝针线包、民国便装、改良汉服、刺绣、剪纸、棉麻手绘、盘扣设计等小班课程。

  

  相比机械生产,量体裁衣似乎显得笨拙而缓慢。从一匹布开始,要经过泡洗、晾干、对叠、划线、剪裁、车缝、手工盘扣等工序,才能做成一件衣服。简约朴素的成衣,质感轻薄,工艺精细裁剪得体,供人观赏。

  

  长桌上的小摆件

  

  华南牌缝纫机

  

  中式雕花木椅,多了几分怀旧气息

  

  喜旧物

  

  公堂内的小桌上还摆放着各式书籍,有古典文学、红色经典、现代小说等等,供来访者借阅。

  

  公祠旁,青草埔衣,留住百年裁缝时光

  

  女红师傅教授近千名女子学会了全手缝民国便装,如今依旧开门迎客,接受衣服定制。

  

  墙壁上雕刻细致的装饰品,这是要花多少心思才做出来的精美花纹图案。

  

  由于长洲在清朝时是对外贸易的集散地,深井古居民早早就吸收了西洋的建筑特色,小小一个挂灯,留有中外文化交流的印痕。

  

  安来市

  提到深井古村,首先得追溯到古安来市的繁华兴旺,安来市曾是明清时期中西商通交往的重要门户,“安来”二字以为来经商者确保安全,可以安心来经商。

  

  安来市是深井古村里面一个集市,这个集市是从清朝民国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市街长有四百多米。

  

  以前这里有很多店铺,比如卖米的、炸糖的、医馆、武馆、烟管、茶楼,还有建筑馆等等。

  

  这个位置是深井茶楼的所在地,以前经营的时候有很多深井村和附近村的居民来此喝茶吃午饭的。

  

  在安来市,最出名的就是深井烧鹅,是粤菜烧腊中的顶级代表,是最具岭南饮食文化传承的。

  

  这里是以前深井的百货商店,摆卖一些比如鞋子、袜子、脸盆、布匹、手电,以及当时村里人们使用的百货。

  

  现在政府准备对它进行改造,按照旧模样进行重建,还原古街面貌。

  

  老店铺、老建筑,都用铁网围了起来

  

  虽然靠近珠江,但是以前都是咸水居多,水不干净,不适合饮食,人们在这里开了一口井,昔日能供安来市数百户人家及三间茶楼饮用,曾是安来市唯一饮用的水井。

  

  伴着夕阳,坐在门边,邻里闲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走在安来市,一路上你都听到本地居民讲着地地道道的广州话,非常亲切。

  

  古戏台

  古戏台,昔日唱粤剧的地方,重建以后,成了园林式居民休闲游玩地,深井村民聚集比较多,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从木屏风雕花处往外看,便是另一幅景象

  

  戏台附近放置着两艘龙标,寓意着各方同舟共济、同心协力,推动深井古村活化。传统文化并没有被遗忘,深井每年都与周边各村举办“龙船景”,同庆端午。

  

  深井小巷

  镬耳屋,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

  

  老街深巷之中,遗留了不少传统风貌建筑,道路间的门楼牌坊,更是比比皆是。

  

  德厚里、福旋里、迴波巷等等,每一处有专属于他们的故事,等着你去发掘、回味。

  

  村民生活富裕,经济好了,人民也就思考办教育,旧时候深井村的教育很发达,书院、私塾很多。凌鸿年,是深井小学的创办主要负责人,联系村民一手办起。

  

  满眼绿意

  

  楼与楼间仅隔窄巷,左旧右新,形成对比

  

  斑驳的青砖旧墙壁

  

  极具岭南特色的窗花

  

  古村落建设华美,明清时期的墙砖雕花,抬头便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所焕发的光彩。

  

  炊烟寥寥,烟火气息

  

  老房子不少已衰败、空置成危房,大门深锁,走在石板路上,大多旧房拆掉重建,耳边传来的是阵阵水泥搅拌、沙石运送的嘈杂声。

  

  黄昏时间,所有嘈杂声渐渐消失,深井村恢复宁静,让人不忍打扰。

  

  傍水结村,推窗见河,顺自然显人文

  

  想必,这就是繁忙的都市人所向往的慢生活

  

  连在古巷闲逛的看门小狗都待人友善

  

  由于改造程度低,商业化程度远不及邻近的小洲村和黄埔古村,偶尔才见一家旅馆。

  

  古村落保护要让艺术介入,从而注入新能量,利用当下建筑的残垣断壁,引入创意公共艺术。

  

  墙画赋予了古建筑生命,用现代艺术与历史对话,并召唤更多人关注深井的过去和未来。

  

  现代建筑与田园风格相结合

  

  深井村,一条活着的古村,古老的、年轻的呼吸和心跳都在,生生不息。

  

  交通

  地铁大学城北站D出口

  转361路公交南田坊站

  

  相比起城市的繁华,我更喜欢去探索遗留在这个城市的古村。体验慢生活,深井古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END -

  温馨提示

  转载【菜单栏】中【商务合作】了解详情

  公众号又改版噜~

  小可爱们要看到蒲姐

  估计只能把蒲姐设为星标

  蒲姐想要天天陪着你们呐

  

  公众号后台回复“设为星标”查看具体操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