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肉圆的喜爱也是没话说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有不同方式、不同口味的肉圆。在北方,小一点的肉圆被称作“丸子”,在一些地方肉圆被叫做“砧肉”。而在淮扬菜里,肉圆则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狮子头”。据说“狮子头”在向海外推广的过程中,在翻译中遇到了尴尬,很多中餐店直译为“Lion head”,这可把老外吓得不轻,怎么就能直接红烧“狮子的头”呢?甚至有食客向有关部门投诉说这些中餐店,非法的食用野生动物。

其实淮扬菜的“狮子头”是十分讲究的,在传统的做法里,要求选择肥瘦相间的猪肉,要用大棒进行敲打,把猪肉敲打软了之后,要用手工,用刀切碎,而不是像现在简单的用机器把肉搅碎,然后再捏到一起。而且正宗的“狮子头”,不仅是手工制作,还应该是白汤的,下面垫上青菜等辅料。

台湾也有一个著名的类似特色小吃,叫做“彰化肉圆”。这种肉圆与内地以猪肉为主的做法不一样,它是以内容丰富取胜的。除猪肉外,包括了山芋粉、香菇、蛋黄、虾仁、竹笋等配料。然后在油锅里炸上几分钟,之后再配上不一样的小吃配料、小吃酱料。

据说,彰化肉圆的由来与一次大水灾分不开。水灾之后,台湾的多地遭受影响,彰化地区也不一样,弥漫的大水,导致了粮食的歉收,居民们大多饿着肚子。他们只好把储存的山芋捣成粉,最初是加糖来吃的,而这样会让人感觉到腻,后来有人觉得加肉吧,做成带咸味的肉圆,没想到这样更受欢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