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

人类与病菌的漫长抗争

早在数千年前

就已拉开序幕

病毒/传染/瘟疫/接种

大象精选出了

五本好书

穿梭在令人恐惧的词眼

他们交出了理性的解答

1.《枪炮、病菌、与钢铁》

-人类社会的命运

5本豆瓣高分好书——人类与病菌的漫长抗争

作者: [美]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豆瓣评分:8.8分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

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达,人与牲畜的接触增多导致了高致命病菌的产生,在一次次瘟疫中,旧大陆人的免疫力不断提高,而病菌的杀伤力也不断增强,而此刻新大陆的农业发展缓慢,甚至没有多少致命的病菌,而哪里人们的免疫力自然较低。终于,旧大陆准备妥当,他们带着极具摧毁力的枪炮,致命的病菌开始了对新大陆的征服。接下来的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欧洲人对非洲,美洲,大洋州的土著残酷的屠杀,而更多土著死于令他们惊恐的致命病菌。“最后,旧大陆的人牢牢占据了新大陆,一出悲壮的征服史落下帏幕。”

“环境改变人”是不准确的,应该说,人类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动物中出类拔萃,不同的环境会让人类学习进化出不同的能力。”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史的科普读物,作者用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线索,串起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尽管不少观点引发学界的争议,却不失为观察世界的一种思考。

而病菌与枪炮钢铁同列,成为塑造现代世界的关键因子。

2.《病毒来袭》

-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5本豆瓣高分好书——人类与病菌的漫长抗争

作者: [美] 内森•沃尔夫(Nathan Wolfe)

译者: 沈捷

豆瓣评分:8.0分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

“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沃尔夫是哈佛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人类生物学专业客座教授。TED演讲人,曾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主任先驱奖,被评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十大新兴探险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与大多数肆意渲染病毒恐怖的作者不同,沃尔夫在全书中一直传递着一份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应用各种最新的信息工具,汇聚、分析全球各个角落关于传染病的大数据,结合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我们可以实现对新型传染病的有效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让整个人类迎来“传染病的末日”。

3.《逼近的瘟疫》

5本豆瓣高分好书——人类与病菌的漫长抗争

作者:劳里·加勒特

译者: 杨岐鸣 / 杨宁

豆瓣评分:8.2分

美国著名女记者劳里·加勒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全书以文学的笔法记录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地瘟疫爆发以及研究的过程,冷静地分析了瘟疫产生的根源在书中,作者对人类和传染病原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提出人类的活动其实也是传染病发生原因之一的观点。

本书虽然是纪实文学,但是作品里大量的医学知识使得它作为一部科普作品也毫不逊色。

作者劳里·加勒特(Laurie Garrett),美国著名女记者,获得皮博迪奖(The Peabody Award)、乔治·伯克奖(George Polk Award)和普利策奖(Pulitzer Award)这三大著名新闻奖项的第一人

“希望改造世界,改变人性,以便创造一种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将引起许多难以预知的后果。人类的前途注定要继续称为一种赌博,因为大自然会在某个预料不到的时间,以某种预想不到的方式,进行反击。”

4.《我们为什么生病》

-达尔文医学的新观念

5本豆瓣高分好书——人类与病菌的漫长抗争

作者:【 美] R.M.尼斯 / [美] G.C.威廉斯

译者: 易凡 / 禹宽平

豆瓣评分:8.9分


这是近50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里写的很重要的一本书……

事实上,人类和他们的敌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之间不断的战争——确实是一场进化史中的军备竞赛,在这场竞赛中,我们人类需要利用关于自然选择的知识使我们永远处于领先地位。

两位作者都是学姐赫赫有名的大牛。R.M.尼斯,密锡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他组建了人类行为和进化学会,G.C.威廉斯,纽约州州立大学生态学和进化论荣休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进化研究学会主席。1999年他获得了有生物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克拉福德奖。

“疾病不是因为我们弱,而是这个世界有些东西变化太快了”。

不要被两位作者的科学家身份吓退,实际上,书中充满着巧妙通俗的比喻和防病的小技巧,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克服对于疾病的盲目恐惧

比如说谈到咳嗽,作者说这是为了从呼吸道排除异物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复杂的机制,是一种防御机制”“它是由自然选择留下的,就像轿车仪表盘上的信号灯,当存油将要告罄时会自动闪烁一样,它本身不是问题,而是对问题提出的一种警告。

比如说当感冒流鼻涕发热的时候,进行药物干预和任其自然(除非超过警戒线)使用药物减轻症状(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药物干预的持续时间反而可能更长。相反任其自然则自身抗体水平更高、鼻塞也更少。

5.《免疫》

5本豆瓣高分好书——人类与病菌的漫长抗争

作者: [美] 尤拉 比斯

译者: 彭茂宇

副标题: 免疫力的日常生活

豆瓣评分:7.7分


大象最后一本推荐,是一本散文集。它由三十篇文笔优雅、思想深入的文章构成,但基于家庭单元的视角,却更容易引发普通百姓的共鸣。

本书作者比斯新为人母时,这个全新角色使得她陷入了妈妈们常有的一种焦虑当中:对政府和医疗机构无法完全信任,担心孩子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用的床垫、吃的药以及使用的疫苗中究竟是什么……她发觉人们实际上是无法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对这个世界免疫”的,于是,她开始了一场针对“免疫”的细致的调研...

本书是作者研究内容的集结,本质上,也是与新父母们,以及社会大众的诚恳交谈——谈信任问题,谈取舍问题,谈科学的可贵,以及人们有时候的急功冒进。

其实大象更喜欢本书的另一个译名:

《疫苗:两种恐惧的拔河》

为孩子接种疫苗,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焦虑。比斯以母亲的角度出发,在科普的同时,也回答了与普通人最相关的问题,面对传染病,面对复杂的现代医疗体系,一个家庭究竟该如何去做出理性的抉择。

”每一个个体其实都在一次次地面对着生命中的重要“抉择”,在我们每个人都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代中,人们应当如何动用理性的力量去思考各种重要问题,如何去除偏见,如何接近真实,如何判断,如何抉择。“


借用尤拉比斯的一句话

“奔着健康的共同目标,

我们微小的行为

也会变得意义非凡”

所有关于生命的记录

都值得永久保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