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里根当年的供给侧改革有没有真正带来美国的伟大,现在依然充满争议,因为其执政的那几年除了刹不住车的财政赤字和急速扩大的贫富分化,似乎在经济增长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成就可以传颂。从各国全面供给侧改革时期的房价表现来看,里根供给侧改革时期,美国房价指数一直在290附近区间震荡,这一点和近两年来中国大城市房价的表现有类似。

二季度发生了很多事情,楼市3年周期现象被有形的手抹平;资本市场赶时间宽幅震荡出清;世界经济体两个大个子掰手腕,青筋暴起,脸都胀的通红;还有澳大利亚、印度等世界中小经济体开始憋不住,宣布降息了,但让笔者最为关注的是,债务救市这条路依然是个单行道,一旦走了就得硬着头皮一直走下去。

今朝功名,债务堆砌。都是成年人,如果不是塌方了,逃不掉,谁愿意后退半步?集体抬头看天的扛着,才是人性。

回头是坑,能跌很深的那种。

01

10年前

10年前,美国的那场次贷危机,究竟是怎么扛过去的,现在已经无需再争论。当金融坏孩子们玩火烧了经济仓库,最后都还得靠各自背后的家长摆平这一切。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行动的勇气》中就曾提到:2008年2月,市场爆雷,影子银行面临的融资问题越来越严峻,关于救还是不救,美联储确实为难。

救,坏了市场的规矩,企业冒的险咋能央行来兜底;不救,上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嵌套一旦崩盘,确实不堪设想。

电影《大而不倒》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故事,当面对股价暴跌和恐慌抛售时,最有力的措施就是有一个无限的买盘对冲。当人们发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托底时,恐慌也就会渐渐的平复。

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票子够多。

30年前的一场史诗级救市,至今仍在延续…

△大而不倒电影

2008年次贷危机,雷曼兄弟破产,算是给予金融坏孩子的警告,因为总要有个交代,但其它和雷曼同样庞大的坏孩子们却有着不一样的下场。

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接盘,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一场经济危机之后,曾经的五大投行只剩下高盛和摩根史丹利(俗称大摩)没倒。

倒下的成为冒险的成本,上岸的,骨子里的基因也并没有多高贵。美联储天量的QE并没有给美利坚带来质的改变,纽约机场、道路多年未修,贫民窟的饮水卫生问题没有改观,大学生的贷款压力依然沉重。

水,究竟在拯救谁?

吃瓜群众看到一场危机之后,胜者为王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继续膨胀了N倍,一手拿着财政部和央行的便宜筹码;一手搂着死亡战友们留下的市场蛋糕。

至于这一切折腾跟普通人何干?

在纽约捡废品的大妈说:“F**K!世界还是老样子”。

02

30年前

自2018年初以来,美国实施了超过1.5万亿美元的税改法案,这是自里根时代以来美国最大的减税行动。

随后的一段时间,美股再创新高,似乎美国经济再次迎来了“繁荣”。但2018年四季度,美国经济走弱的现实,再一次撕下了美国经济虚假繁荣的遮羞布。

里根当年的供给侧改革有没有真正带来美国的伟大,现在依然充满争议,因为其执政的那几年除了刹不住车的财政赤字和急速扩大的贫富分化,似乎在经济增长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成就可以传颂。

后来,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美国经济的改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究竟是超级大国和科技革命红利叠加的功劳,还是里根时代种下的种子,一直充满争议。

2018年以来的减税,明眼人都能看的清楚,从平民到美国企业并没有再次伟大,更像是在用财政赤字“拖时间”,暂时和美股的泡沫达成和解罢了。

减税,作为存量的调整,如何就能够带来增量的效果呢?

一刀切的大减税,一个老板每年减了2000万,一个白领每年减了3000块,然后老板和白领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老板开始扩大生产了,白领开始增加消费了,经济就一片大好了?

错的离谱的逻辑。

老板扩不扩大生产,跟税没有半毛钱关系,利润利润挣钱才是最原始的动力,如果有100% 的利润,老板就是借钱也会24小时一把梭的。

经济的转折之门,鹰酱可能摸错了门。

这次美国财政赤字,能不能为长期增长带来变数,确实不好说。

03

科技滞胀

还是笔者一直强调的观点,当全球顶尖科技产品都面临着过剩的压力时,那么我们当下以及未来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世界性的“科技大滞胀”阶段。

也叫,增长的囚徒困境。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和40年前里根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类似的,里根时代经济大概经历10年以上的震荡期。

30年前的一场史诗级救市,至今仍在延续…

△美国房价走势图

从各国全面供给侧改革时期的房价表现来看,里根供给侧改革时期,美国房价指数一直在290附近区间震荡,这一点和近两年来中国大城市房价的表现有类似。

而与房价震荡相对应的道琼斯指数数却在这个期间,从不到3000点涨了将近4倍,在2000年前后突破10500点。

为什么会这样?

资本市场在一个国家的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扮演者什么角色?

笔者思考了很久,没有答案,也不敢说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工具应该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本就有它的使命。

一剂猛药?

或者

一剂良药?

不知道。

30年前的一场史诗级救市,至今仍在延续…

△道琼斯指数走势截图

债务的高速扩张期其实就是在消耗精力的过程,要想重振雄风,激情过后,一定要有一段“养精蓄锐”的阶段,而这个阶段,炒作之风大概率是被压制的。

规律是一条带血的主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常识所致,新的增长培育和新的产业孵化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还要有一只强大的手管住社会投机风气的随时抬头。

趴在地上干活太累了,何不钱生钱快哉?

投机,深入骨髓。

04

颠覆突围

梳理我们当下的操盘现实,虽然我们也叫供给侧改革,但相对于40年前的里根供给侧改革,已经有了本质的改变。

既要体面生活,又要产业革命突围。

这很难,但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重新呼唤实业兴邦;优待科技人才,重塑新榜样;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维稳经济是一方面,给予科技领域进行定向助攻更为关键;房价已经3年的区间震荡,(还会更长);资本市场的水池要满,要足;金融严监管,打破刚兑,退市常态化,对于金融坏孩子0容忍。

一场史诗级的经济突变已经来临,这次的信用扩张的目的不再是无畏的消耗存款、堆砌债务,而是用本就有限的扩张能力,为长期增长舔砖铺路。

现阶段,降成本、补短板,降谁的成本,补谁的短板?总不会是降必贵园开发商的成本,补房地产的短板吧。

房地产是很Low的行业,若不是仗着户口和杠杆加持,其实跟其它卖锅碗瓢盆的行业相比也牛不到哪里去。

能背个销讲就比生产塑料盆的高贵?

大妈不服。

10年的老问题、关于过剩、关于分配、关于储蓄、就业还有投资的再造,现在依然还是摆在面前的当务之急。

怎么办?

恐怕很多教科书需要被改写。

来源:米筐投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