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大裁员的房企请注意!如果这种人才走光了,你家就真要凉了

  近几个月,房企裁员消息此起彼伏。明源君注意到,裁员的硬性标准里面,有按学历的,按业务线的,但没听说按人才类别的;至于裁员的目的,更是模糊不清。

  明源君认为,裁员的最佳方法,绝不是一刀切;而裁员的目的,不仅是减少人数,更是优化团队。如果裁员之后,真正人才占比没有明显上升,那裁员的意义并不大;如果裁员过程导致真正人才的占比不升反降,那房企接下来处境可能会更危险……

  01

  该裁掉的人有三种

  他们无法在当前形势下产生高效益

  有的企业制定裁员政策时,目标是清楚的。但各部门在分解执行指标时,过度关注裁员的过程,而非裁员的结果,变成为了裁员而裁员,该走的人没全走,该留的人也没全留下来。

  明源君认为,裁员的标准需结合企业的情况来判断。总的来说,有几类人是重点关注对象:

  冗余的人员要减少

  不得不承认,地产开发已进入成熟阶段。以一二线城市为例,建设用地的开发限度已逼近极限。很多房企开始降速,新开工项目减少,对人员的需求量也会减少,一些部门可能出现人员冗余,可以缩减编制降低人力成本。

  房企缩衣节食准备过冬,僧多饭少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养闲人。效率低的人、业务能力或专业能力差的人应优先淘汰。

  适应能力差的人要替换掉

  市场发生变化,一些员工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腾笼换鸟。

  过去几年行业的火爆,整体从业人员鸡犬升天。一些人的不专业被红火的公司业绩掩盖;另外,大量公司通过拔苗助长的方式来培养管理层,这部分人经验不足,底子不扎实。

  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功力不足的人在下行市场中可能会无所适从,无法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对于这部分人,只能腾笼换鸟。

  没事做的团队要削减

  各地行情分化,人员配置情况也因地而异,有的地方减员,有的地方还得加人。

  某top10房企,最近在京津冀减员30%,西北事业部增员30%。这种情况不奇怪,一口气砍掉一个城市公司,或者将城市公司合并的情况,接下来还会频繁出现,但不代表公司不行了,可能只是布局调整。比如过去重仓A市的房企,现在遇到了限价,项目没法做了。转战B市之后,砍掉A市团队把编制抽出来留给B市。这样一来,坑还是那么多,萝卜也还是那么多,但没有一个闲置。

  02

  该留下的是A类人才

  他们能帮房企顺利度过冬天

  地产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阶段,传统的开发业务发展受阻,新业务前途难料,就连万科这样的标杆房企对未来都心里没底。最近,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对媒体说,万科现在很焦虑,最大的焦虑在于如何找到新的渠道、路径与方法,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学习。

  这种形势下,A类人才不单不能裁掉,还要想法设法留住。

  国内外很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时,会分成A、B、C类。其中,A类为优秀或卓越的人才。韩国三星集团把这类人才分为“高潜人才”和“超强人才”。

  “高潜人才”在常规化的工作岗位,职业化水平与绩效水平显著优于其他同事。

  “超强人才”不但具有“高潜人才”的优点,而且还有雄心壮志、开创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并善于攻坚克难。丰田公司把这类员工叫着“拉着公司往前走的人”。

  当前,地产行业冬天已至。熬过凛冽的冬天,才可能迎来下一个春天。这时,A类人才能帮公司开源节流度过冬天:

  行情再差,也能帮公司盈利

  各种迹象表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两三年内,调控不会放松。各地因城施策,决定了不同城市之间做项目的策略需因地制宜。房企只有选对城市,选对时间,拿对地,做对项目才能赚到钱。这对地产从业人员来说,难度比以前要大得多。

  比如产品打造。过去房企的产品线高度标准化,一套图纸全国套用,产品创新空间很小。一城一策之后,产品要切合当地客群的需求,就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充分挖掘适合当地的产品价值点,才能在多重限制下争取最大的利润空间。这需要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A类人才无论在战略还是在战术上,要么创造改变,要么迎接改变,从不恐惧与抵触改变。他们对变化的适应力非常强,善于变通,从而扭转不利局面。

  控制犯错几率,减少不必要损失

  融资渠道不断收窄,融资成本继续走高,房企的资金链普遍紧张。犯错的代价也更高。过去做失败一个项目,可能就小亏一把;现在做错一个项目,可能把公司拖死。

  以拿地为例,过去企业的扩张会参考行业的周期,但一城一策之后,行业整体周期特征变弱,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规律,需要投拓人员综合去判断。

  A城市某地块的拿地价是9000/平,B城市近似条件的某地块拿地价是11000/平,指导价相同。但是A城市本土房企手里头有很多先前拿的低价地,开发出来的楼盘定价比较低。这意味着市场的定价权在这些低价地项目手里;而B城市本土房企的土储少,基本能在指导价下按市场逻辑去定价。

  这两个城市,对土地的衡量逻辑是不同的,投拓人员如果不能意识到其中的迥异,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如果拿了A地块,开发吧,卖低价算不过账,卖高价可能去化困难。不开发吧,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套。

  而A类人才犯类似错误的几率比较小,因为他们有清晰的危机感和全局观,善于考虑所有解决方案,根据目标、资源条件、成本、风险,进行慎重评价、权衡与选择,挑出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案。

  03

  防止A类人才流失

  关键是挖掘并满足他们的诉求

  如前文所说,房企裁员的目的,应该是塑造一支最精英的团队。这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场人才保卫战——干掉平庸员工,留住和吸引A类人才。这个过程,除了要防止一锅端,误伤A类人才外,也要稳住“军心”,防止A类人才流失。

  防止A类人才被挖角或主动出走

  眼前虽然很多企业裁员,但抢人大战从未停止。尤其是一些还在冲规模的房企,今年纷纷从标杆房企挖人。其老板认为,这几年快速成长起来的房企已经把管理上一些弯路走了一遍,挖来他们的高管来坐镇,能让公司少踩一些坑。

  另外,地产行业一直是人才蓄水池,但随着市场下行,很多企业的待遇打折扣,员工的薪资优势逐渐减弱,再加之对未来预期降低,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今年前8个月,已经有200多位地产百强高管相继离职。

  留人关键是要“留心”

  留人的最好办法,是挖掘他们的心理诉求,并通过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满足。

  比方说,很多80后人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非常大,他们奋斗的动力,主要来自生活的压力。

  明源君听说一位营销总,入行七年来几乎没放过长假。他说,几年前承诺老婆的蜜月旅游到现在都没兑现;子女都会打酱油了,童年里却没有他的身影。但假如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他依然会干地产。不为别的,没有好的经济基础,怎么给子女优质的学习资源?怎么好好赡养老人?怎么会有机会陪老婆旅游?想到这,再苦再累都认了。

  事实上,房企里面,中层管理者跳槽频率是最高的,因为大部分公司内部涨薪幅度跟不上市场幅度,很多中层管理者通过跳槽来获得更高薪水。对于这类人才,没有优厚的薪资基本不可能留住他们。

  从这几年来看,行业内执行力强、上升速度快的房企都舍得发钱。比如旭辉就提出过,要“帮助高层收入过亿;帮助中高层收入过千万;帮助中层收入过百万;帮助基层实现有房有车”。

  另一类人才,经济压力不大,同样很拼命,兴趣或理想是他们奋斗的驱动力。常见于家庭条件优渥的年轻人,或已实现财务自由的管理层。对他们来说,不能完成自我实现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有的公司是家族企业出身,规模逐渐扩张过程中,开始引入一些高层“空降兵”,但真正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家族集团手里,下面的员工只认老板不认职业经理人,常常越级汇报,对职业经理人的指示也是阳奉阴违,导致很多决策无法落地。职业经理人有力无处使,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反的,有的公司对这类人才充分授权,他们则把超越公司目标当成自我实现的途径,倾尽全力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明源地产研究院 听雨)

  

  想立即体验80%地产百强都在用的精装大数据验房神器?下方小程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