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创立到现在,红牛仅仅花了23年成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但它却并不满足现有成绩,不断推陈出新,借助多元化的跨界营销和品牌盛事,打造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还坚守生产安全的底线,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虽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但可以预估的是,坚守创新和安全底线,红牛未来依旧会走的越好越远。创立之初,严彬就着手对中国红牛的配方进行了调整,降低咖啡因含量,并且邀请了多个部门及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充分证明了红牛饮料的安全性才推向市场,这不仅对国内功能饮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一种态度。

近年来,我们常看到红牛赞助各种极限运动,例如羽林争霸和翼装飞行世锦赛等,在市场占有率上,也常拿下市场第一……红牛的各种光鲜事迹,不断为外人传颂。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从最初进入中国到如今“名扬天下”的艰苦路程,却是鲜有人知。

开创功能性饮料先河

1993年,红牛想从泰国进入中国,但没有中国市场监管的批准文书。负责人严彬花了30万元买下与红牛商标相似的斗牛,才成功注册了中文商标。为了拿到中国的相关批文,严彬还邀请了国企一起创办深圳红牛,并签下50年品牌授权协议。

有牌照可以上路后,红牛还面临着没有市场的尴尬境地。因为对功能饮料一无所知,国内很多人认为红牛含有激素、咖啡因,对人体有害,这种饮料也被认为是奢靡生活的一种象征。所以接下来红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国人真正了解红牛饮料。

一方面,红牛通过广告进行市场教育,10年时间里,广宣资金的投入就有7.6亿元人民币。1996年的春晚,播出了红牛在中国的第一支广告,随着“红牛来到中国”、“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等广告语的铺开,红牛渐渐为大众所知。

红牛为何能在中国大获成功?揭示不为人知的三点

另一方面,为了让人们切实了解产品,中国红牛开展了全国性的专项赠饮活动。本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红牛职工们踩着自行车到一家家店铺进行销售。即使是在90年代北京的寒冬,严彬也亲自带着团队在室外给出租车司机赠送红牛。

一系列动作下来,红牛在中国才渐渐站稳了脚跟。20多年来,中国红牛在国内铺设了400万的销售网络,严彬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功能饮料之父”。

红牛的品质化之路

即使已经家喻户晓,严彬对红牛功能饮料的品质也丝毫不敢松懈。

创立之初,严彬就着手对中国红牛的配方进行了调整,降低咖啡因含量,并且邀请了多个部门及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充分证明了红牛饮料的安全性才推向市场,这不仅对国内功能饮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一种态度。如今,红牛还陆续开展了100多个技改项目,涉及安全、质量等方方面面。

在品质和安全问题上,严彬及中国红牛一直不敢松懈。20多年来,中国红牛从来没有发生过自身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在相关负面事件发生之时,即使和中国红牛无关,其也及时通过相关部门、媒体等与消费者澄清,让大家及时了解情况。

玩转体育赛事

同时,红牛在多年发展历程中,也有创新性变化,借助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进一步靠近消费者。2010年3月,中国红牛赞助国家羽毛球队及其运动员,启动中国羽毛球队“100+”超级梦想计划,举办羽林争霸赛等大型体育赛事,赞助了极限运动领域的20多名中国运动员。

同时,红牛还在各地成立“红牛能量俱乐部”,每年投入2亿元在公益事业、综艺以及其他特色的体育运动上。现在提到红牛,大家想起的就是“活力”、“青春”的形象。

红牛为何能在中国大获成功?揭示不为人知的三点

从创立到现在,红牛仅仅花了23年成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但它却并不满足现有成绩,不断推陈出新,借助多元化的跨界营销和品牌盛事,打造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还坚守生产安全的底线,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虽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但可以预估的是,坚守创新和安全底线,红牛未来依旧会走的越好越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