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陆家嘴及外滩。

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28年来

浦东从一片阡陌农田成为高楼林立的城区

形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面貌

今天的浦东

以占上海全市1/5的面积、1/4的人口

贡献了1/3的经济总量

是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陆家嘴夜色。

28岁的浦东,正值青春年华

视界君特意找了两位和浦东“一起长大”的年轻人

让我们一起

看看他们的“浦东记忆”

瞿俊文,27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瞿俊文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实习。

↑瞿俊文在医院实验室做实验。

“我出生在浦东,从幼儿园到高中也一直都在浦东,直到上大学才去了浦西,”瞿俊文说,“其实这么多年生长在浦东,也算是浦东发展的见证者,高楼大厦是最明显的变化,其它方面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不知不觉生活就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好了。”

↑1995年,瞿俊文和妈妈在外滩合影,背景是刚建成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浦东浦西一江之隔,瞿俊文小时候,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刚刚建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跨越黄浦江的交通方式主要是坐轮渡。“每到周末,爸妈骑自行车带着我到码头,然后一家人一起坐着轮渡到浦西的公园、游乐园里玩耍,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瞿俊文说,“现在大桥、隧道、地铁都更方便了,轮渡坐得少了,更多时候则变成了游客的游览项目。”

↑上海杨浦大桥1993年9月15日建成。大桥总长7658米,中孔主跨602米,居当时世界同类桥梁之首。新华社记者张平摄

1994年,肯德基第9000家店开进了刚刚萌芽的浦东。那时候的小朋友对洋快餐充满了好奇,瞿俊文也不例外,这里也成了见证他童年成长的地方。如今,这家店依旧还在浦东南路上,伴随了一代孩子的成长。

↑位于浦东南路上的肯德基餐厅,世界第9000家肯德基餐厅。

↑2003年,瞿俊文和妈妈在浦东合影。

金声,24岁

就职于上海某会计师事务所

↑金声在上海新天地。

你可能没见过以前的浦东,纤陌纵横、遍布农田……这却是金声对浦东最早的印象。90年代,金声的太太(父亲的外婆)住在浦东金桥镇丁家门,小金声经常在太太家玩耍。彼时的丁家门还是普通的村镇景象,20多年后,金声又住回了丁家门附近,这时的丁家门已是繁华都市,旁边就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金声(左)和堂弟在田埂上玩耍。

1999年,金声5岁。国庆时,爸妈带着金声来到外滩拍照,小金声穿着新衣,高举着国旗和妈妈合影,背景是浦东渐渐起来的高楼大厦。

↑1999年,金声和妈妈在外滩合影。

“那时候看着高高的东方明珠,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去上面的旋转餐厅吃个饭啊!” 金声小时候单纯的梦想早已变成现实,长大后的她不仅登上了东方明珠俯瞰了上海,还只身赴美留学,看到了更远的世界。

↑1999年,金声和妈妈在外滩合影

↑2014年,金声在纽约。

毕业后,金声回到了上海工作,工作后的她经常要在浦东浦西来回跑,金声说:“现在交通太便利了,穿个隧道、走个高架就过黄浦江了,自己也都不会刻意去区分浦东和其它市区了,前两年去迪士尼玩完才发现,原来迪士尼是在浦东啊,一看地图才知道,我出生长大的浦东已经这么大面积了!”

↑2016年,金声在上海迪士尼游玩。

“我很开心自己能在不知不觉中见证浦东新区这么多年的发展,它就好像是我的一个伙伴,陪着我,一起长大。”

新华社记者张铖、孟鼎博摄影报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