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大庆

八成首届毕业生继续深造,国科大是怎么做到的?

2014级本科生正在做化学实验 杨天鹏 摄

刘钰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下称国科大)2014级本科生,也是国科大首届本科生。6月12日,面对记者,刘钰说:“现在我在国科大的学习结束了,就等着参加毕业典礼和领毕业证了。”然而,4年前,她刚走进国科大时,还是一只“丑小鸭”。“最初接触大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课程,我有一些不适应,每门课程、每节课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理解与消化,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而如今的她已经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她说:“学化学的我,无比感谢自己学了大量数学和物理课。”

独特的三段式培养结构

201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两年后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从确定招收本科生的那一刻起,国科大人就在想:怎样开展本科生教育?为构建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国科大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调研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莫斯科大学、巴黎高师、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的相关专业若干大学的本科教育体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国科大本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席南华院士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中科院雄厚的科研力量,提供独具特色的优质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科学报国的未来科技领军和骨干人才。”

对本科生,国科大设计了独特的三段式培养结构。席南华一一说明道,第1—3学期是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特别是数学、物理、计算机、语言、人文素质、科学前沿讲座、人文讲座等基础课程;第4—6学期是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加少量专业方向课,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选修其它学科课程,强调学习知识面要宽广,同时融入研究生课程的选修,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第7—8学期是第三阶段,国际化培养及毕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机会到世界名校访学交流一个学期,到中科院各相关研究所做毕业论文。“这样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学生的本、硕、博贯通培养。”

每名本科生都有博导级学业导师

2014年,国科大本科生入学那一年,杨国强还在中科院化学所任研究员。他“有幸”成为本科新生刘钰的学业导师。刘钰有了问题就问他,不仅仅是课业问题还包括学习方法、待人接物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杨国强耐心地培育着这棵小苗。

后来杨国强调入国科大担任副校长。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国科大为每一位本科生安排了一名博导作学业导师,我们充分利用了中科院科研人才多的优势,将其转化为教育的优势。现在国科大本科生学业导师有982人,其中院士76人、杰青388人、千人68人。像数学专业的席南华院士、物理专业的高鸿钧院士、生物专业的康乐院士、化学专业的赵进才院士、材料专业的李树深院士、电子专业的吴一戎院士、天文专业的武向平院士、力学专业的李家春院士等都是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在本科生教育中,名师上讲台、院士上讲台也是常见的事。

国科大在研究了国外创新型大学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在本科生中实行了小班制。数、理、化基础类课程60人左右授课班级,每30人配备一名助课教师讲授习题课;实验类课程每10人左右配备一名实验课助教,指导学生实验;专业研讨类课程每10人左右一个班级,进行研讨式教学;写作课每20人一个班,真正做到小班制授课。

作为刘钰的学业导师,杨国强还让刘钰在中科院化学所的几个实验室学习,他说:“我希望刘钰能掌握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法。”

对本科生,国科大安排他们利用寒暑假去中科院的各个研究所进行1-4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与一线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接触先进的科研设备和科研装置,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零距离感受科研的魅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毕业生的水平代表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国科大首届本科生的培养还是收获颇丰的。

看一组数据:在290名首届毕业生中,有243人继续深造,占83.8%;境外深造人数为84人,其中,56人出国继续深造,28人到香港继续深造;在56人中,至少23人被国际顶尖大学录取,大都获全额奖学金。比如,杨羽飞去了斯坦福大学,蒋亦哲和贾祥丽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刘子煜、董亦楠去了哥伦比亚大学,陈冰露等5名同学去了芝加哥大学,陈润尧等4名同学去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何秋翰和赵星宇去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首届毕业生、物理系宁尚龙同学马上就要去剑桥大学物理系读博了。回忆在国科大的4年学习生涯,他说,我大一暑假的时候,选择去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在那里做了非均匀基地上扩散限制凝聚的一些工作;接着在大二暑假,去雁栖湖的中科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做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研究;在大三的时候,在中科院物理所做了二维原子晶体制备与表征方面的研究。“我觉得,这些科研经历对我都是极其宝贵的。”

像宁尚龙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

赵瑞琪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3.411的杂志上;黄淇等同学发现了一种水诱导自剥离(WISE)宏量制备氧化物纳米片的新方法;刘向峰、高睿、黄淇、曾子建等发明了一种制备钴基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谈清扬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两篇论文……

国科大副校长苏刚说,首届本科生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术论文近80篇,部分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国科大本科生之所以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主要得益于国科大所实行的科教融合的培养体制和学业导师制,使得本科生从大二就开始与一线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接触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大科学装置,更加近距离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激发了科研兴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