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张怀瓘说"惟观神采,不见字形",郭尚先说"只须望其气韵",两人意思相同。刚才说的是人跟人神采不同,但就一个人而言,人生不同阶段的神采还会变化。

L3-26 品 赏

三级课程的大纲和进度,我给各位交代一下。这一级主题是"裹束",裹束的目的是造成一个字像。这字像由什么构成呢?筋节骨肉皮血,组成人体。用《玉堂禁经》的三要素来说,也就是用笔和识势。裹束出来的字,还要注意调整,称为结字。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光有躯体还不行,还得有灵魂,所以之后讲了心法。这心法是潜意识的活动,而意兴可以触发心法。加入了心法这个字像就完整了,活了。

一幅书法作品,就是作者的心电图,书写那一刻的心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和心电图不同的是,书法作品会呈现出作者的神采。就书法创作而言,到此就结束了。

那怎样品赏这作品的神采呢?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

一 神采好坏的标准

首先,什么是神采好?什么不好?标准是什么?"神采"是人心的表现,人品的表现,审美的表现,所以看神采,等于看人的风度,风采。

神采是抽象的东西,神采所表达的韵味称为神韵,所以古籍中常有气韵、神气、品味这些名词。这不单是论书法,论文、论诗词、论画、论琴都一样。

清代有个享有盛誉的鉴定家郭尚先,他坚定书法作品的高低优劣,就是看作品气韵。

郭尚先说:"观古人书,只须望其气韵,便自不同,不待规规论形似也。"

唐代张怀瓘说"惟观神采,不见字形",郭尚先说"只须望其气韵",两人意思相同。

观赏书法作品,主要就是望气,书法作品的好坏,取决于气韵的雅俗。跟看人风度一样,高雅还是低俗一眼就分出来了。

那望气有什么标准呢?清代刘熙载总结过,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他这样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

这刘熙载连续说了十四个"气",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古人早就知道书法是抒发心中之气,这是"书气"。刘熙载说"以士气为上","士"泛指读书人,"士气"又称书卷气。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见"气"要长期"养"的。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养气的方法。

"诗书",主要是文史哲方面的书,指导人生观的。如果你只看《怎样煲汤》之类的书,帮助不大。

接下来讲了十二种"书气",刘熙载都是否定的。

第一种"妇气","妇气"就是作品带有女人味。听起来简直是性别歧视,但也要具体分析。如果作者是男人,写字写出女人味,这个有点娘娘腔。当然我们也接受,因为世界上是有这种情况的。如果作者本来就是女人,写出女人味好不好呢?

我们现在可见的如唐朝吴彩鸾抄写的《唐韵》,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又如传说给宋宁宗代笔的杨妹子,这都是女性作者。女人写出女人味好不好?它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性别差异历来是艺术表现的重大题材,当然是好事。

现在有一种怪论,说女作者写字"像男人写的",那就是表扬她,意思是写的好。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这就令人想不通了,女人字为什么要表达男性的风采?刘熙载有点大男人主义,不过他是古人,那时候的社会环境跟现在不一样。

接下来"兵气",这是古代的兵。有句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兵气"就是蛮横之气。

然后是"村气",这容易理解,现在叫土气。土气其实有纯朴的一面,可惜现在有些影片还在嘲笑土气。

接下来"市气",小市民低俗之气。

接着是"匠气"。艺术品是生动的,心境是不可重复的,如果你把艺术当做生产,总是一模一样,这就是"匠气"。下一个"腐气",迂腐之气,不合时代。

然后是"伧气"。"伧"指粗鄙的人,举止庸俗粗鲁。苏东坡《荆州诗》讲那个地方人迷信:"游人多问卜,伧叟尽携龜。"

后一个是"俳气"。"俳"指伶人,古代常指杂戏表演者。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演戏只能在舞台上演,你不能做人如演戏。要是人家说"这个人怎么天天像演戏",那就糟糕了。"俳气"指假,做作,不真实。

下一个"江湖气"。这大家都知道,不用解释。

然后是"门客气",门客是靠主人吃饭的,"门客气"是指逢迎、奉承,俗话说拍马屁。最生动的门客描写,你可读读《红楼梦》十七回。

最后两个:"酒肉气"、"蔬笋气"。一个吃荤的,一个吃素的,本来没什么不好,但过了度,大酒大肉,那是《水浒传》。

我小时候庙里的高僧都是瘦的,面有菜色,营养不良的样子,学问却很好。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刘熙载说"皆士之弃也",读书人不会这样。当然这只能参考一下,帮我们了解一下前人的看法,有些观点显然受到那个时代的局限。

我老师对我讲过,字写"清"了就好了。中文有个词"神清气爽",形容人的一种风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清"字。清了就雅,清雅。

"清雅"的反面就是"低俗"。具体界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二 神采的特点

2.1 个人化

第一个特点:个人化。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个性。个性可能有相近的,但没有完全一致的,所以书法作品所表现的神采是张张不同的。中国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个性好像烙印,一个人的作品总会带有他个性的韵味。

以苏州博物馆文征明《游虎丘诗》为例。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现在市面上有一伪作。第一个字"短",左边是真迹,右边这个不要说功力差得远,就以神采而论,哪有一点文征明的影子。做伪者最难的就是得到原作者的神采气韵,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2.2 阶段性

第二点,阶段性。

刚才说的是人跟人神采不同,但就一个人而言,人生不同阶段的神采还会变化。你五六岁写的字,跟五六十岁写的字肯定不同。

儿童字神采是先天之性,所以儿童字的天真都差不多。成年人的神采,除了天性,还加上了后天之性,即涵养出来的那部分。

涵养会影响到作品的神采,使作品呈现出阶段性。

以王羲之为例。南朝去晋不远,刘宋虞龢看见过许多王羲之早年的墨迹,他说:"羲之所书紫纸,多是少年临川时迹,既不足观,亦无取焉。"注意那时候王羲之是用一种紫色的纸,这是染色熟纸。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年轻时期,天性多涵养少,所以"不足观"。

临川是地名,王羲之做过江州刺史。虞龢说那时候书法还是不行,还写不过庾翼。

南齐隐士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说:"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

这是说,王羲之的成就是他出任会稽内史之后,那十来年里取得的,已经四十多、近五十岁了。这阶段王羲之步入炉火纯青的台阶,写出大量精品。这不但是技法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性格成熟,涵养深厚。

王羲之《十七帖》这些信,是他最晚期的作品。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这个时期的作品,当然要特别注意。

年轻人喜欢怀素《自叙帖》那种,龙飞凤舞,讲到沉稳平和,年纪太轻就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这就是阶段性。

孙过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涵养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书法家比较少的原因。心法远比技法难,即使"功"力很熟,但年轻"性"还未定。涵养要跨过几个人生阶段,才能开花结果。

2.3 随机性

第三个特点,随机性。人的情绪变化是时时不同的,所以作品神采是随机表现的。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有人在我朋友处看到我写的一张作品,于是找到我,说要一张"一模一样的"。我告诉他没法写,书法作品都是唯一的。

唐朝何延之《兰亭记》说智永临写过八百余本《真草千字文》,这八百本肯定没两本是完全相同的。

又传褚遂良写过五百通《阴符经》,没有人可以写出两本一模一样的。就算你临写《阴符经》一百通,每一通也是不同的。

2.4 相对性

第四个特点,相对性。神采很难说好坏,只是相对的好,相对的差。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就拿王羲之来说,韩愈还批评他"羲之俗书趁姿媚",太漂亮,所以给你一个评语:俗。

李白说"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李白说他们两位还赶不上怀素。

杜甫这样批评张旭:"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杜甫认为还不如他的外甥李潮。

张怀瓘说"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那草书谁好啊?我呀,我张怀瓘写得好。

杜甫又说"书贵瘦硬方通神",惹恼了写肥字的苏东坡,苏东坡反驳说:"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审美观无法统一,所以书法也不可能有绝对标准。我这里告诉各位:总有些人不喜欢你的。你学习书法,是抒发心中之气,这就够了。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26——品赏1

简言之:

· 气韵好坏只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标准。

· 别指望所有的人都称赞你的作品。

· 越是深入,能入眼的作品越少,你越孤独。

没学书法前,参观展览会觉得张张都好,等你学书法多年之后,一个展览会没几张入你眼了。为什么?眼界高了。阳春白雪,合者弥寡,你的朋友不会太多。

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 刘熙载论气以士气为上。

· 神采的特点。

· 书法作品的神采只有相对标准。

复习思考:

· 韩愈说"姿媚"就是俗,现代还有人说,大众的爱好就是俗,这观点对不对?反过来说,少数人爱好的就是雅吗?书法作品可能不可能做到雅俗共赏?

· 我推荐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和褚遂良《阴符经》,当属两种不同的神采。请回想你第一眼看见时喜欢哪一本?还是都喜欢、或都不喜欢?想想什么原因决定了你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