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科普大师课”活动的一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登义于近日走进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做了题为《知天知己笑迎科学人生》的主题报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院创业团队金祎潼听了讲座后颇有感触:“孙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对一定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总结,而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科普大师课”进校园丨科协年会掀起科普热“科普大师课”进校园丨科协年会掀起科普热

6月的龙江大地,正在经历一场科普热潮的洗礼。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普大师课”系列活动于近日走进省内多所学校,开展科普报告巡讲,现场火爆,反响热烈。

“科普大师课”进校园丨科协年会掀起科普热

传播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意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恐龙吗?你们最喜欢什么恐龙呢?”“霸王龙”“翼龙”“剑龙”……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日前,在大庆市东湖第一小学,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建军博士正在进行一场题为《恐龙灭绝原因探讨》的科普讲座。

讲座现场,李建军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形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恐龙灭绝的谜题,带着同学们走进神秘的侏罗纪时代。李建军说,科学家们通过地质历史期的几次生物灭绝发生的时间与规模,推断出地球又进入了一次新的生物大灭绝时期,一些动物已因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而灭绝,而且一个物种的消失会破坏自然的平衡,从而威胁其他物种的生存。因此在讲座的最后,李建军向师生们发出倡议:要避免人类步恐龙后尘,我们必须保护环境。

“在讲座中我被最后生物灭亡的多米诺骨牌雕塑深深震撼,我发现如果人类不保护环境最终也会走向灭亡。所以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四年一班的刘晨月说。

“这次来听讲座的主要是三四年级的学生,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李博士的讲座不仅探讨了关于恐龙的诸多谜题,而且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科学教师齐鸣说,“李博士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生爱科学、懂科学,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科普大师课”进校园丨科协年会掀起科普热

诠释知天知己 传递科学精神

“原来在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时经历了那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危险。”“一想到在南北极建中山站和黄河站时,科学家们克服了无数困难,只为了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极地上空,就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七年三班的王浣溪和李雨佳正坐在一起讨论着刚刚结束的讲座。

作为“科普大师课”活动的一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登义于近日走进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做了题为《知天知己笑迎科学人生》的主题报告。

高登义是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人,曾40余次赴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研究。在讲座中他谈到,所谓知天就是亲近客观世界逐渐追源客观世界自然面目的过程,知己就是追源自己自然面目的过程。知天知己是认识并适应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人生之必须。人的一生,在亲近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客观世界和自己的自然面目,并力争追寻自我适应客观世界的最佳途径。这样的人生就是科学人生。

“知天知己是认识并适应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要学会把自己放在客观世界的恰当位置上。”该校数学教师孙佳欣说。“正如高教授所讲,科学人生就是人知天知己的过程。”英语教师王莹莹认为,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要用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去克服所有的困难,希望今天听讲座的孩子们都能学会这一点。

聚焦科学技术 解读创新实践

“科普大师课”巡讲活动,不仅走进中小学校园进行科学知识普及,还走进了大学校园,结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万儒以《创新与实践》为题,根据他作为科学家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评委的亲身经验,为开展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和科技教师进行培训设计,深入浅出地与大家分享了什么是发明与创造,如何创新选题、设计和实验,如何撰写论文和回应问辩。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院创业团队金祎潼听了讲座后颇有感触:“孙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对一定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总结,而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我认为大学是我们创新创业最好的时期,因为这时候的我们有想法、有时间、有活力,应用好学科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力量,去实现一切未知的可能,趁年轻就要拼一回,就像我院提倡的‘亮剑精神’的感召,敢想、敢为。”

“在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创新与创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来说,实践锻炼是可遇不可求的,‘挑战杯’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孙教授对竞赛举办宗旨、竞赛方式、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这对我们之后参加竞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王迎香说。

科普宣讲为学子们点亮了梦想的明灯,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鼓舞着广大学子们奋力前行。宣讲仍在继续,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一直在路上。

记者 彭溢 见习记者 孙铭阳

编辑:杨晔 李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