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皇帝中,从太祖努尔哈赤到乾隆帝,没有一位是由其父原配皇后所生的,为了想从自己原配中培养继承人,乾隆帝曾花了不少心思,但最终还是失败,虽然乾隆失败了,可他的儿子却帮他实现了,嘉庆帝的元配皇后所生绵宁便是大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即道光帝,但是从此之后直到清灭,清皇帝仍是庶出,而这位唯一生的皇帝的元配皇后也就是孝淑皇后,喜塔腊氏。

孝淑皇后,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八月二十四日,与嘉庆帝同岁,经乾隆帝指婚,在乾隆三十九年(1744年),喜塔腊氏与永琰成婚,婚后两人生活十分恩爱,嘉庆元年(1796年)永琰即位当了大清皇帝,而喜塔腊氏自然而然也就是大清皇后了,好运刚开始,可她却命不长久,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逝世,年仅38岁。

清朝当时有一种葬制,那就是“皇后入葬不关门”的葬制,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死于皇帝之前的皇后先葬入皇帝陵地宫,地宫石门不关,等待皇帝,这个先例是景陵首创的,景陵还首创了皇帝陵地宫葬入棺椁的先例,在景陵之前的四座清朝皇帝陵中,福陵内的孝慈高皇后死后在努尔哈赤之前,是与努尔哈赤同时葬入福陵的,还有孝陵内的孝献皇后董鄂氏也是死在顺治帝之前,也是与皇帝同时入葬孝陵的。

景陵地宫中,康熙帝的四位皇后,其中有三位是死于康熙帝之前,但这三位皇后都是先葬入了景陵地宫,只是地宫的石门不关,在地宫的入宫设一个木门,等新的墓主入葬时才打开,直到康熙帝于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入葬后,才关闭地宫石门,这种葬制有好处也有不好之处,好处就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和负担,因为皇后死后不葬入陵寝地宫的话,在京城的殡宫长期停放不仅要各种祭祀照旧还得有官兵日夜把守;当然坏处就是地宫石门不关,容易导致受潮。

这种葬制一直持续到嘉庆年间,已经成为了朝廷人人皆知的葬制,然而却在孝淑皇后入葬时,礼臣们误写了一句“掩闭石门”四个字,嘉庆帝知道后,大怒,朝廷上下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四个字,礼臣的乌纱帽也丢了。对于景陵的这种葬制实行,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康熙帝做出的一个巨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