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上市科前高管卷入贪腐案被坐实。

昨日晚间,香港证监会网站刊登,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港交所上市部首次公开招股审查组一名前联席主管及两名与他相关的人士。随后,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获悉香港廉政公署正对一名涉嫌舞弊的香港交易所前雇员进行调查,港交所正全力协助廉政公署及香港证监会进行有关调查。

关于港交所上市科贪腐案,更多细节被进一步曝光。据悉,廉政公署与港证监会于6月23日展开名为“寒山”的联合行动,出动80余人,20张搜查令,搜2家券商,1家财经印刷公司,涉及2家上市公司,最终逮捕3人,两男一女,目前已获准保释侯查。

代号“寒山”,廉政公署联合港证监会调查港交所上市科贪腐案

在香港,有一杯令香港官员、警察、商人闻之色变的咖啡,它来自ICAC—廉政公署,因为凡是被请进廉政公署问话的人,工作人员都会出于礼貌的问一声:“喝点什么?咖啡还是茶?”在香港,几乎妇孺皆知的廉政公署经典广告词是:香港胜在有你同ICAC。至今,香港百姓有一个共识:廉署是香港的发展基础。

但还有一句,金融是香港发展的血液。作为香港金融顺利运转的核心机器——港交所却出现了“内鬼”,涉嫌新股“放水”。

昨日晚间,廉政公署发布新闻称,廉政公署及香港证监会于6月23日展开名为“寒山”的联合行动,在行动中拘捕了港交所上市部首次招股审查组一名前联席主管及两名与他相关的人士,怀疑他们在两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审批过程中涉及贪污及公职人员行为失当。

据悉,已拘捕的三名人士为两男一女,目前已获准保释候查。在被捕人士中,除一名是港交所前高层外,其余两人并非港交所员工,证券时报记者从可靠消息源获悉,这二人可能为投行保荐人。

此外,廉署在“寒山”调查中出动了逾80名人员,出具20张搜查令,搜查了两家保荐人公司的办事处,涉及2家上市公司及一家财经印刷公司的办公室。由于目前调查还在继续,香港证监会及廉政公署都不会对此事作出进一步评论。

昨日,港交所在声明中称,获悉香港廉政公署正对一名涉嫌舞弊的港交所前雇员进行调查,相关舞弊行为发生在其任职期间,廉政公署没有对港交所其他员工进行调查,港交所各项业务均保持最高标准的诚信及专业操守,并高度重视此事件确保得到彻查,并正在全力协助廉政公署及香港证监会进行调查。

清理港交所上市科“内鬼”细节来了!代号“寒山”出动80余人

据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为了配合廉政公署调查行动,港交所将多家保荐机构列入了监察名单。其中有2家为近5年成立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近2年共保荐近30家企业于主板及创业板(GEM)上市,涉及本地、内地及东南亚中小企业,每只集资规模最多不超过2亿元,主要为建筑股、餐饮股。此外,还有一家保荐机构持有6号牌照(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逾10年,在早年“啤壳”(香港本地说法,即借壳上市)全盛时期保荐多只新股上市。

事实上,关于港交所前高层IPO审核“放水”一事早有传闻。此前时报君报道过,此高管或为港交所上市科审查组主管杨金隆,其于2013年加入港交所,管理一个由70名员工组成的团队,负责监管新上市公司的申请程序,包括上市公司的交易,发布指引、制定IPO政策和审核招股书说明书。

时报君粗略统计数据,由2013年至2018年已有逾百家建筑股上市,其中有超过3成已经卖壳,即股权易手,部分上市刚一年就卖壳,最长只有2年就选择卖壳,这意味着建筑股上市的目的可能并非为了发展,而是为了卖壳,部分集资金额仅千万级别,不免让外界质疑其上市真正目的。

清理港交所上市科“内鬼”细节来了!代号“寒山”出动80余人

香港新股上市审批权非议已久

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表示,港交所近年审批公司上市时强调的“合适性”属于主观判断,容易引来贪腐行为,港府在2003年驳回专家小组有关削减港交所上市审批权以减少利益冲突的建议,间接导致港交所作为牟利机构却拥有了监管的权力。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接受媒体采访回应高层涉嫌贪腐时称,对香港的上市发行制度充满信心,因为此项制度标准非常清晰,自由裁决量有限,在这个制度下,无论是谁,权力都受到非常清晰的制衡和检验,没有一个人能做出让一家公司来上市的决定,这一制度的核心是把权力限制住,令寻租和贪腐的空间大幅缩小。但再完美的制度都不可能完全杜绝蛀虫、烂苹果,只要发现一点有烂苹果,蛀虫,就要毫不犹豫、干干净净地把它清除。

事实上,香港新股上市审批权非议已久,由港交所采取前线审批,香港证监会仅以双重存档方式监管,被市场人士形容为“由兔子守着萝卜”,具有系统风险,容易成为贪腐温床。

早在2016年香港证监会就提出上市改革建议,希望加强证监会在上市审批时的影响力,但最终在市场强烈反对下告吹。

随着港交所被曝出高层在上市审批上“放水”,香港证监会在新闻稿中也提到,将“特别检视港交所在执行或处理上市及其他事宜的方式”,令市场人士担心这是否会影响日后的上市审批权格局。

清理港交所上市科“内鬼”细节来了!代号“寒山”出动80余人

港交所上市审批日趋严格

近两年港交所审批上市申请已日趋严格,新上市申请被拒绝的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仅有3例上市申请被拒绝,2018年有24例上市申请被拒绝,2019年截至5月31日,已经有14例上市申请被拒绝,上市申请被拒绝数量的增长反映港交所加强了对新上市申请人是否适合上市的审查和评估。港交所对上市申请人进行的审查并不单单只看定量标准,研究申请人是否合适上市也要做通盘考虑。

清理港交所上市科“内鬼”细节来了!代号“寒山”出动80余人

从最近被港交所拒绝上市申请时引述的最关键的三个要素主要包括:

1、上市申请人申请上市的商业依据,包括是否有筹资真实需要

2、上市申请人的估值及所用的估值方法

3、财务表现倒退

4、业务是否可持续

清理港交所上市科“内鬼”细节来了!代号“寒山”出动80余人清理港交所上市科“内鬼”细节来了!代号“寒山”出动80余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