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腐败、京东腐败、阿里巴巴也腐败,全球电商圈着了“魔”?

一、 电商的利益被腐败干扰

腐败,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深恶痛绝却最为熟悉不过的词汇。以往人们认为这腐败仅仅是社会实体经济和政治中的肮脏交易,如今,电子商务中也深受其害,甚至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身处新兴行业的电商和互联网企业,正在面临着他们业务飙涨后的腐败上升期。

亚马逊员工的灰色收入

在亚马逊中层员工有权限删除差评,并且可以查看差评客户的电子邮件等个人信息。据了解,删除差评的费用为每条300美元,中介通常要求每次最低删除5条差评,卖家支付至少1500美元的费用。所以这些员工在金钱的诱惑下,渐渐接受了这灰色的收入。

除了删差评收费外,还出卖公司信息。泄露这些信息可以为亚马逊员工带来8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的收入。亚马逊目前已经开始调查这些贿赂的案件,其中还包括美国的一些员工。亚马逊负责监管国际市场的副总裁埃里克·布鲁萨德已经开始接受调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亚马逊一直调整中国的高管,以试图根除贿赂行为。在虚假的产品评论,假货等问题被曝光后,内部腐败问题成为了亚马逊最新的挑战。一家中国的亚马逊卖家称,亚马逊网站上的竞争太激烈了,他不得不利用这种非法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否则他找不到商业的出路了。

腐败,无处不在的电商蛀米虫

这不是亚马逊一家的问题。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都或多或少面临过或正面临着腐败的问题。其中最早闯入公众视野的电商腐败,是2012年的淘宝。彼时,淘宝“小二”利用资源帮店铺参加促销、刷信用的消息频出,加上当年3月曝出聚划算原总经理阎利珉受贿,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腐败瞬时被拉到聚光灯下,让当时风头正盛的阿里巴巴饱受困扰。

淘宝小二,是阿里巴巴内部及淘宝商家对淘宝系工作人员的统称。随着淘宝系交易量的逐年攀升,淘宝小二们手中的权力也被逐步放大,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7岁左右的年轻人,掌握着800多万商家从开店到提高业务量的生杀大权。而这些栖身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电商淘宝系之中的各类商家,随着淘宝系诸如天猫(原淘宝商城)、聚划算等一系列平台化产品的推出,而其中1000多种付费推广手段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商家的自身业绩,原有的业务量急剧下降。多年以来,以淘宝小二为中心的地下黑色产业链日益成熟,攀附淘宝小二已经成为了淘宝商家进入淘宝平台、提升交易量、参加各类促销活动等的不二选择,这条捷径投入相对少且见效极快。

当时的马云,用铁腕手段果断驱逐了阿里巴巴原 CEO 卫哲和聚划算原 CEO 阎利珉,但仍然没有完全禁绝淘小二的腐败问题。作为管理者,电商平台运营人员手上掌握的信息和权限能轻易决定商家的生死存亡,也使他们必然要面临严峻的「腐败」考验。

腐败,京东也有。曾经就有报道指出,京东物流西南区域分公司快运部城配运输管理部机构负责人任兵,利用职务便利收受承运商好处费及礼品馈赠;京东物流华中区域分公司大件物流部安装运营部机构负责人黄川,利用职务便利收受服务商的好处费;京东金融保险业务部综合管理部消费者业务部渠道运营人员燕峰,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好处费并违规向供应商提供运营支持。

“你贪十万,我就是花一千万也要把你查出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谈到内部腐败问题时强硬表态。

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同样身处互联网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大电商和互联网企业在迅速壮大的过程中,其内部到处流动着巨大的商机,这几乎是它们面临的普遍境遇,这是很多传统产业不曾经历过的事情。当然,极具互联网特色的腐败形态中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队伍的年轻化。

亚马逊腐败、京东腐败、阿里巴巴也腐败,全球电商圈着了“魔”?

二、 电商腐败,我们将会经历什么?

中国现今社会上流传过这样一句口头禅:最大的腐败是司法腐败,最危险的腐败是教育腐败。那么对于电商来说,最多人恨的是电商腐败。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大多数的人都是使用智能产品来满足自己的某些生活的需求。大量的实体店倒下,电商横行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就足以说明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所以,如果电商腐败,追根寻源,在多个因素的催生下,内部腐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至整个行业,那么我们即将经历什么呢?

从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上来说,他们内部的信息不再是安全的。既然会出现信息的安全问题,那么用户也就不愿意再使用这个平台,避免信息泄露的隐患。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这无疑是对电商企业的一个巨大的打击。而且除了信息安全问题外,还会存在信息不对称,不真实性。平台上的腐败导致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客户的信任一下子回到“解放前”,失去用户,也就失去利益。如果电商赚钱但是利益受损,客户不信任而放弃电商,那么电商这条路就会越走越狭小,最后走到着走这就迷路了,所以反腐是很必要的。

三、 消灭不了,那如何减少

腐败的危害在于对制度的侵蚀,使制度变得虚弱甚至形同虚设。要消除腐败,就要把制度落实。在外人看来互不相让的百度、阿里、腾讯,实际上每年都会有一次从财务到内审还有反腐部门的聚会,三家轮流坐庄,互相交流。

2010年阿里成立了廉正部,专门负责打击腐败等严重违规的部门。期间南上北下,走访了多个传统企业取经。最先到岗的是一位财务人员,第二位是律师,第三位就是阿里的合伙人之一、人力资源与廉正部副总裁蒋芳。

亚马逊腐败、京东腐败、阿里巴巴也腐败,全球电商圈着了“魔”?

公开检举

在互联网企业和电商的反腐队伍中,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曾在公安、检察、工商部门工作的人员,以及财务、法务、技术等专业人员组成,数量大概在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从目前来看,获取腐败信息的渠道都是靠举报。

根据公开材料,百度内部,由百度职业道德建设部负责规范员工行为、强化价值观建设等工作,该部门具有高度独立性,在进行腐败案件调查时,不必经过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即可直接展开调查,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汇报工作。

探索技术反腐 关闭权力寻租空间

电商独立观察员狄铁城认为:阿里反腐行动的关键是制度与技术的配合。“他们的反腐基本是从人治向依靠系统过渡,同时对内部框架重组:负责人员轮岗、决策团队化。因此与其说制度反腐,不如说是技术反腐。没有了人工的介入,自然也没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高薪养廉,电商也可以试试

马云说过,一个员工真正的离职有两点:一钱没给到位,二心委屈了。我们可以从外媒报道中知悉,中国员工在亚马逊薪资很低,才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挺而走险的事,薪资不够合理,从而失去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心理。一个员工在一个公司两点都没达到,公司才会失去人心。所以,如果员工的工资足够的高,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冒丢饭碗的危险去腐败,正如向新加坡反腐学习。

严守制度,贪腐就该受到惩罚

制度的制定就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因此是必须为,监控力度必须到位。“在亚马逊,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内部政策与流程,每位员工都必须遵守商业行为和道德准则。我们采用一系列内部系统及流程管控并审核员工对于信息的访问。我们以极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员工,任何违反信息披露准则的行为都将面临处分,包括解雇,并有可能被追究法律甚至刑事责任。”亚马逊方面表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