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闷闷:谁人不沉醉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丨作家书单王闷闷:谁人不沉醉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丨作家书单王闷闷:谁人不沉醉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丨作家书单

如今满世界都充斥着类似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的声音,催赶着你往众人走的那条路上走,房子、车子、婚姻、爱情、生活、薪资……完全丧失其本真之意,全在那逼仄畸形的附加成分里裹挟,那么多人拥挤着还被嫌弃跑的慢,真是天理何在?

——作家书单·王闷闷

王闷闷:谁人不沉醉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丨作家书单

作家书单 · 王闷闷

王闷闷,青年作家,1993年生于陕西子洲县,西北大学作家班学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见于《延河》《雨花》《作品》《广西文学》《散文选刊》等刊物,出版发表长篇小说《咸的人》《日月》。将出版中短篇集《零度风景》。曾获第三届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陕西青年文学奖。现居西安。

作家王闷闷书单

(最近读的书)

林兆华《导演小人书》(全本)

林克欢《戏剧表现的观念与技法》

松岗正刚《山水思想》

安部公房《他人的脸》《箱男》

《砂女》《急欲轻生的鲸群》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

大西克礼《幽玄·物哀·寂》

罗伯特.亨利《艺术精神》

……

谁人不沉醉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

文 _ 王闷闷

我们经常说知识的海洋,如今我更愿意说文化艺术(纯属个人意愿),这样思想起来更有意思,不像知识那么生硬干巴。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深入面对生活,对有些话语的感触就越发深刻,像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还有就是人生体验很重要,世间不乏天才存在,但那毕竟少数,多了也就不成天才。

阅读是能在技巧经验甚至思想理论站在巨人肩膀上,大量地涌入汇聚,且多是精髓,但剩下那部分实践空缺,那将会成为思想精神向更高层面境界升华的阻碍。

人有个喜好不易,我庆幸自己深爱读书写作,以前多少有些不懂终南山下朋友的言语,现在完全明了,他说,读书写作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甚至与这个世界无关,更否说那么多的名利世故,这是种生活状态。

不错,这是种自我存活于世的生活状态。现在好的是,逐渐稳定了自己的心境,换句话说,可以心平气和地身处繁华喧嚣的都市。

阅读多了,就会知道其中暗含着因人而异变化多端的体系架构,各人各样,即使大体看似相同细微处也有区别。我似乎找到找到了适合我的那个,不会再像起初胡子眉毛一把抓样看到就读。

有了自我的阅读体系架构,你就会愚公移山样,不紧不慢地挖掘,就像有人说的,你买那么多书看得完吗?

是啊,科学理性计算,就目前所拥有的书在有生之年恐怕都难以读完,但我要说的是,阅读是感性随性的,没必要每本看完,但你得见到它,摆在书架上或放在自家某个地方,或许这是人的贪欲,心里就有底气,哪天想看立马找出来,或者抚摸或者翻阅,都是你和它之间的缘分交流。

感性的东西无法解释说透,要想探个究竟,必然会被怀疑为太玄,其实太玄也没什么不好,正儿八经地浸润于身体每处。

近来读了和正读这么几本书,林兆华的《导演小人书》,内容分为“做戏”和“看戏”两部分。文化是千丝万缕相互关联的,如何找不到那种联系,只能说明我们功力还不够,何时能把细若游丝甚至那些看不见的牵连都能感知到,到时首先你会会心一笑。

去年年底把高行健能买到的复印版书籍通读了遍,尤为敬佩其间对戏剧的认知理解,林兆华与其合作过,排演过他写的剧本,比如《绝对信号》。戏剧是国外的称呼,国内为便于称谓并且和戏曲做区分,就称为话剧。

林兆华先生在戏剧上做过好多实验创新,这是值得尊敬的人,做艺术不怕变化,就怕一成不变的陈词滥调,久而久之便会成为教条。

有段时间经常听到楼下传来“旧手机换剪子换盆”,几天下来到哪里耳朵里都传来这种声音,仔细想德里达的“语音中心主义”,忽然间不寒而栗。

这是利用了通识意义上播放音乐的载体,人们猛地会以为是音乐,实则只是强行灌输,我们多少需要灵活多变为之的事情却统统这样理直气壮且沾沾自喜地为之。这里面也有节奏,只不过是单一枯燥直线的,表面幌子仅是善意的提醒。

由此些书引起更大兴趣,就买来关于戏剧方面的书读,目前正看的一本,由林克欢编著的《戏剧表现的观念与技法》,开了眼界,接触到原先没有接触过的学识,主要是打开心中的困惑,发现新的小径。

还有刚读完的松岗正刚的《山水思想》,这是讲日本山水画起源经历的,很有意思,如何从中国山水到汉化山水到和式山水到日本山水,这就是一直以来喜欢日本艺术精神的原因。

从别人成熟的体系里开辟出自我的体系,这可不是三言两语那么简单,需要很多代人不断探索深挖才有的。

这本书连贯了原先读过刚仓天心、九鬼周造、谷崎润一郎、铃木大拙等人的作品,比如《茶之书》《“粹”的构造》《禅与日本文化》《阴翳礼赞》,他们不仅是对文化艺术的探索追求,更是对日本美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现在读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这是日本美学方面的经典著作,阅读中不禁想起读过的关于日本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书籍,比如黑川雅之《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设计与死》《依存与自立》,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西岗常一等人编著的《天地人:树之生命木之心》。

这些皆是开阔视野,难有机会及经济各种原因出去实地游玩,那就读书吧,有句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姑且这样安慰自己,不然又如何。

小说最近阅读了安部公房的几部,比如《他人的脸》《砂女》《急欲轻生的鲸群》,他的书都比较薄,没什么书籍厚度的压力,被称作日本的卡夫卡,主要写现代人的异化。

有厚度压迫感的是正在读的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盲刺客》,不知觉三四天下来利用空闲时间读了一半多,结构语言故事情节都挺好的,尤为解构方面,加之故事的嵌入,把控起来很是不易,节奏舒舒然然,悠然自得地推进。

目前就是这些,至于那些众所周知的经典,没必要在这里提及,多少人都说过且我也在有些文章提及,说多了有时感觉莫名的惭愧。

阅读从本质方面讲,纯粹是个人私密的事情,没必要宣传,如果朋友间交流那自然,三人行必有我师。

世间书很多,需要挑选,别人鉴赏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自我鉴赏选择,我将要看的书还有很多,这里罗列也没意义,不过我大部分已在节日优惠活动时购买了,接下来就是生命流逝与生活与阅读的过程。

有次朋友提及博物自在,听后登时如雷贯耳,好厉害的词语,如何自在,博物这是一个敦实且永不过时的途径,只是要达到太难,但要去做。

阅读带给人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身素养眼界境界的提高开阔,尤为在思考问题面对坚硬现实生活及人生苦难时,它会散发出强大的力量支撑你挺过来,这或许就是经典著作与那些所谓让人一看就很有感觉的鸡汤的区别,那些软语在真正的苦难生活面前是经不起咀嚼,只会让你倒下。

记得在看一个公开课时,那个讲课老师说,大学不是能学多少知识,主要是培养我们做个有趣的人。这个有趣已经远远超出它的本意,扩散到了无边无际。

如今满世界都充斥着类似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的声音,催赶着你往众人走的那条路上走,房子、车子、婚姻、爱情、生活、薪资……完全丧失其本真之意,全在那逼仄畸形的附加成分里裹挟,那么多人拥挤着还被嫌弃跑的慢,真是天理何在?

读书要读的繁杂,尤为艺术方面的书籍,戏曲、篆刻、音乐、舞蹈、服装、陶瓷、绘画等,哪个不能读?

只是你心不静,心不静看密密麻麻的文字,苦涩乏味就会烦躁火冒三丈地把书扔掉。众人皆知逆流难,所以那么多人跟着喧闹动感劲爆声响起舞摇摆,因为那个最简单。

说这么多到头来却感觉没说,说了的也全是废话,不如仔细揣摩这句极具时代感的话语,“旧手机换剪子换盆”。尝试着去思想,旧手机,剪子,盆,分开想连一起想,往宽阔想往紧密想往远处想,是不是越想越有意思?

王闷闷:谁人不沉醉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丨作家书单

《咸的人》

王闷闷 著

精彩回顾

《白鹿原》里的性

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

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

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王闷闷:谁人不沉醉于“旧手机换剪子换盆”丨作家书单

封号频繁,以免与读书菌“失联”

请大家关注一下兄弟号:书房记

长按下图 ▼ 识别二维码即刻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