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美国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医疗选择》:

“我自身携带一个‘错误’的基因——brca1,这让我有87%的几率患乳腺癌,50%的可能患卵巢癌。

完成切除乳腺后,我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从87%降至5%,我的孩子们不必再担心因为乳腺癌而失去自己的妈妈了。”

卫小妹给大家看过很多分析致癌因素的文章,比如说癌症性格、各种生活中的致癌物(如黄曲霉素等),但是这些外界因素最后都是通过基因突变引起的。

导致癌症的终极原因是?

癌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癌症均来源于基因突变。

一部分基因突变来源于直系亲属的遗传;

除此之外,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射线等多种环境因素都可能使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那么,哪些癌症更容易从亲属那里遗传呢?

目前,人类对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还不明确,已被证明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癌症有30余种。

以下8种比较常见:

01

乳腺癌

上世纪90年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brca1、brca2被发现,但仅有5%~10%的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

一般情况下,家族中母亲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儿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几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

02

卵巢癌

约20%~25%上皮性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导致家族中女性成员的卵巢癌风险增加。

03

结直肠癌

家族性结肠息肉易发展成结直肠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直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04

胃癌

大量资料表明,家族肿瘤史,尤其是直系亲属的胃癌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亲属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险性高2~3倍。

05

肺癌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为58.3%。

06

子宫内膜癌

据统计,在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5%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小10~20岁。

07

胰腺癌

5%~10%的胰腺癌患者家族成员也有该病的病史。若多于一位直系亲属(即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该病,其患病几率会大幅增加,且常在50岁之前发病。

08

前列腺癌

如果一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两个或两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

一份癌症预防指南

1

注重早期筛查

癌症早期通常没有特异性症状,一般到了中、晚期才会有症状出现。我们要有早癌筛查的意识,建议高危人群应尽早打医院进行专项检查。

2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以辅助我们提前知道这个细胞里的“指挥官”是否发生了“故障”,以及这个故障是否可能导致癌症,为预防和治疗癌症提供帮助。因为肿瘤细胞大多都伴随着特征性的基因变异。

目前,成都一些医院也开通了基因检测项目,只需要3-4ml的血液就可预测未来得某种癌症的几率。

不过如果你通过基因检测,检测出了自己携带某种癌症基因,也只是意味着在同样的环境中和生活习惯下,你比别人更容易得癌,而不是说携带这种基因就一定会患癌。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那是不是每个人都该去做一个基因检测呢?”

卫小妹觉得,选择权在每个人自己手中。目前在我国,基因检测技术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而且基因检测相当于打开了预见未来的一道大门,很多人在心理上能不能承受得起这种预知,还是个问题。

有些人宁愿选择不知晓自己基因中患癌的风险,免得整日惶惶不可终日,卫小妹认为也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3

良好生活习惯

近日由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四川省肿瘤医院牵头发布的《2018年四川省肿瘤防治状况报告》为我们提供了癌症预防方式:

1.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减少酒精摄入,避免酗酒。

2.合理膳食。减少高糖、高脂、腌熏、油炸食品摄入,避免摄入霉变、过期食品,提高新鲜蔬菜水果在饮食中的比例。

3.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注意个人卫生。

4.适宜人群规范进行疫苗接种。如HPV疫苗等。

5. 加强职业防护,定期进行职业体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