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晋城市人民检察院、晋城市司法局、市政协、市妇联、市消防大队、北诗中学、龙渠社区党支部、西南庄村党支部等来自各党政机关、各人民团体、学校、农村的党员干部来到瓦窑头村,通过回顾党的历史、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悟初心,践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围绕瓦窑头红色文化这条主线,依托瓦窑头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致和广场、八路军115师兵站、玉皇庙(八路军抗日前方司令部驻地)、高平县西盟会等革命旧址和景点景观,将村集体合理有偿收回的废旧宅基地进行修缮和内部改造,打造瓦窑头农民协会、袁致和(高平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人)故居、王家瑞(第一个农村支部书记)故居、袁凤鸣故居、特别支部、刘湘屏故居等党的早期革命教育基地。

不忘初心 忆峥嵘岁月

在长平大地上

有这样一个村庄

也镌刻着红色的记忆

始终提醒着我们

擦亮初心再出发


随着党的生日临近,连日来,高平市瓦窑头村迎来了“客流”高峰。晋城市人民检察院、晋城市司法局、市政协、市妇联、市消防大队、北诗中学、龙渠社区党支部、西南庄村党支部等来自各党政机关、各人民团体、学校、农村的党员干部来到瓦窑头村,通过回顾党的历史、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悟初心,践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

从当年的烽火岁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昔日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美丽乡村,我们一同回味那不平凡的岁月.........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晋城市人民检察院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市妇联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市消防大队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晋城市司法局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龙渠社区党支部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西南庄村党支部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市政协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北诗中学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市特殊教育学校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昔日红色热土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瓦窑头村位于高平市区西4公里处,隶属于南城街街道办事处,村子中间较高,四周略低,处于黄土丘陵地带,耕地肥沃,曲辉公路从村南经过,交通较为便利。很早的时候,有一大户相中这里的土质,在此建了一座瓦窑,后来有居民迁入,慢慢形成了村落,因此村名瓦窑头,现在村子还保持着制瓦的传统。全村有居民240多户,780多口人,世代以农为主,收入来源单一。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瓦窑头村是高平的一块红色热土,也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1926年,瓦窑头村走出了高平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袁致和;1927年1月,组建了高平第一个“中共特别支部”,同时成立了高平第一个党的外围组织——瓦窑头农民协会;1938年7月,诞生了中共高平历史上的第一个党支部。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瓦窑头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高平县牺盟会、县政府、八路军115师兵站,高平县抗日前线司令部驻地,刘湘屏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驻瓦窑头,领导指挥了全县的抗日战争。

从1926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瓦窑头村先后涌现出以袁致和为代表的革命精英近百名,共产党员60多名,参军参战40多名,革命烈士12名,并产生了10多位党的高级干部。这种红色传统在高平所有的村子中是独一无二的,瓦窑头村在高平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今朝美丽乡村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2014年以前,由于长期不重视党建工作,瓦窑头村村级组织软弱涣散,两委班子不健全,部分班子成员无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昔日“红旗”村变为“后进”村。南城街街道党工委在深入了解情况,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任命王卫勇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如何能走出困境、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成为摆在新的班子面前重大课题。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支村两委把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作为目标,依托瓦窑头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2015年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瓦窑头革命烈士纪念馆,修缮了革命烈士公墓、抗战英勇牺牲烈士纪念碑亭。自建馆以来,获得过山西省第三批国防教育基地、晋城市国防教育基地、高平市国防教育基地、高平市干部教育基地、高平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等荣誉,参观人员络绎。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村里又流转土地700余亩,种植“玉露香”梨树2万5千多株,目前已到产果期,今年集体经济将实现大突破。“玉露香”果梨产业也成为今后瓦窑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2017年3月,瓦窑头村成功纳入“省级财政奖补美丽乡村”示范点。该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围绕市委提出的“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突出红色主题,统筹各方资源,立足村庄特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完成致和广场景观提升、红旗雕塑、纪念影壁、260m长的红色主题形象街、玉皇庙修缮、2000平方米停车场等工程建设,集中展示瓦窑头红色文化主题,红色氛围更加浓厚。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建成小游园数个,对三条主要街道进行了改造绿化,全村接入煤层气,改善居民做饭取暖条件。目前,村里每年接待各种团体和游客达三万多人次,美丽乡村+红色旅游规模初步形成。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2019年,瓦窑头被确定为晋城市农村“三变”改革的试点村,结合新村规划旧村改造,探索农户废旧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围绕瓦窑头红色文化这条主线,依托瓦窑头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致和广场、八路军115师兵站、玉皇庙(八路军抗日前方司令部驻地)、高平县西盟会等革命旧址和景点景观,将村集体合理有偿收回的废旧宅基地进行修缮和内部改造,打造瓦窑头农民协会、袁致和(高平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人)故居、王家瑞(第一个农村支部书记)故居、袁凤鸣故居、特别支部、刘湘屏故居等党的早期革命教育基地。

依托瓦窑头700亩玉露香梨主导产业,打造部分民宿民居,发展休闲采摘、军事体验、革命教育、乡土生活、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将瓦窑头的旧村古宅老树“活化”,赋予其新的功能。为实现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改革探索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新路径。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回望源头,汲取智慧营养

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



高平这个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初心不改,使命不渝

壮志满怀,砥砺前行

来源:大美南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