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其说李必和张小敬(雷佳音 饰)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双男主”,不如说“长安城”才是本剧的主角。《长安十二时辰》充分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类型叙事和制作规范,在“十二时辰”的强设定中,镶嵌进了大量的文化符号,同时通过平行叙事大大提升了该剧的戏剧密度,完成了国产剧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次革新。

“请张帅赐福。”说罢张小敬(雷佳音 饰)驽起箭落,暗桩小乙(郑伟 饰)坦然赴死。地下城城主葛老(杰曼·翰苏 饰)还沉浸在被背叛的刺痛中,张小敬已经先行代劳——为了拯救长安城,他亲手杀死了自己培养的一位亲信。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上线不久,《长安十二时辰》取得了豆瓣8.7的高分,收获了观众的好评。其中,第六集“小乙之死”的段落,更是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精准到位的人物塑造被网友津津乐道。一脸天真无辜的小乙慷慨赴死,更是令观众心痛不已。

《长安十二时辰》开创性地将类型叙事与中国的古典文化融为一体,打造出了一个绚烂而又逼真的戏剧世界。不管是小乙还是葛老,在剧中都是戏份不多的配角,但是他们的表演依然打动了观众。

长安上元节图鉴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伴随着歌女用唐韵弹唱的李太白新词,剧集《长安十二时辰》把我们带回到了千年前的国际大都市——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开篇用一个2分钟的长镜头一气呵成。镜头从长安城“天际线”徐徐下摇,转移到了街市上的烟火气,再跟随传令官登高宣告“上元节西市开市”成鸟瞰之势,长安城的威严与繁华一览无余。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适逢上元灯会,遍长安华灯大放,自此刻起,至次日巳时,长安城暂停宵禁,汝等无论来自何方何国,只需一次勘验入市。此后十二时辰内,皆可于坊间自由来往。”寥寥数笔,既完成了本剧的基本设定,又勾勒出了长安城开放、自信、包容的气质。

2019年元宵节,故宫博物院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庆典活动。这是故宫近百年来的第一次“灯会”,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大规模点亮。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中华文化圈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传统节日。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对于一千多年前生活在长安城的市民来讲,上元节意义更为重大。在唐代的城市管理中,日落之后实行“宵禁”,到了晚上坊门关闭,只能回家或者住店。然而,上元节却是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没有宵禁,长安城华灯大放,热闹非凡,成为不夜城。

假如“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想体验一番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完整一天的生活的话,那么“上元节”无疑是最好而又唯一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古今穿越指南”,随着剧情推动引导观众游走在“长安一百零八坊”,去追溯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无限荣光。只有选择在上元节,才能完成“十二时辰”的完整版“穿越”体验。

在剧中,李必(易烊千玺 饰)赞道,“熙攘繁盛,光耀万年,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作为中古时期东亚和中亚的文化中心,长安城以开放的胸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种文明繁盛、自信包容至今依然令人神往。

与其说李必和张小敬(雷佳音 饰)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双男主”,不如说“长安城”才是本剧的主角。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因为有强情节的“缉凶”主事件,主人公奔走在长安城各个街市,“长安一百零八坊”的风物人情尽收眼底。更难能可贵的是,本剧起用了不同肤色的演员来表现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多元融合。

两次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美国黑人演员杰曼·翰苏在剧中扮演神秘角色——“昆仑奴”葛老,由他统领的平康坊“地下世界”区域的建筑充满了中东风情。

“花车斗彩”是目前播出内容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民俗展现。“两车相斗,技艺相高者便可通过,继续驶向兴庆宫,落败者只能打道回府,最终获胜者是本年的灯魁。”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在做了很多铺陈之后,盛妆舞女许鹤子的出场尽展唐文化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上元节的华彩之处还在夜里,“长安上元图鉴”还请在后续静静观赏。

普通人的“梦之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情结。

从《妖猫传》到《狄仁杰》系列,近年来大银幕上的长安城瑰丽玄奇,光彩照人。为了展现更多的视觉奇观,电影中的唐文化走的都是奇幻路线,美学风格更加偏向浪漫主义。而《长安十二时辰》作为一部用显微镜透视“长安一百零八坊”的剧集,表现的却是真正有市井烟火气的现实主义大唐。

尽管长安城有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等多处皇家宫殿,但这明显无法代表这座“梦之城”的全貌。在以往的同类剧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故事讲述的重点,宫廷和侯门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

但《长安十二时辰》却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关系,将故事重点放在了长安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平民的衣食住行上花费了大量笔墨。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威廉斯提出,“文化就是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个定义对于“文化研究”意义重大。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包括精英阶层把玩的“阳春白雪”,更涵盖普通老百姓特定的生活方式,《长安十二时辰》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化自觉”体现了这一点。

旅贲军旅帅崔器(蔡鹭 饰)在和前不良帅张小敬回忆起第一次游玩长安城的情景时,这样动情地讲到,“做纸船的红袖阿婆、驯骆驼的阿罗约、吹笛子的薛乐工、烙胡麻饼的回鹘老罗、还有练跳舞磨烂脚跟的李十二……长安好吃好喝好生活,可真让我觉得活得有意思的,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这些人。”

一个城市的伟大在于能够承载普通人的梦想,让老百姓常乐久安。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文明的发达必然会产生繁盛精神文明。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还“复活”了不少文物和名画中出现的“叉手礼”。

这种“左右手相握抱胸”的礼仪,在本剧中大量表现,配以在不同情境下的“唱喏”,形成《长安十二时辰》基本的礼仪框架,突出表现了中华作为礼仪之邦的风采。

在类型叙事中传递家国情怀

一部剧只拍十二时辰的内容,会不会注水?相信这是所有观众对《长安十二时辰》的隐忧。但从观众目前的反馈来看,这部热血悬疑剧的节奏感很好,主线故事张弛有度,充分尊重了类型叙事的规律。

首先,只有大量考究的细节才能建构起一个异于现实世界的戏剧世界。其次,在当代通过影视剧弘扬传统文化也是应有之义。然而,就影视剧而言,“文化信息”和“戏剧信息”一定要保持平衡,影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它要抓住观众的心理节奏完成叙事。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长安十二时辰》充分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类型叙事和制作规范,在“十二时辰”的强设定中,镶嵌进了大量的文化符号,同时通过平行叙事大大提升了该剧的戏剧密度,完成了国产剧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次革新。

在播出的12集中,“花车斗彩”是浓墨重彩表现的一个民俗场景。但是通过剪辑,这段戏分散在两集的篇幅中,一点也不冗长。还没等你觉得歌舞渐乱迷人眼时,镜头就转场了。这段戏,一方面调和了多线叙事的转场,另一方面通过重重铺陈让许鹤子的出场达到了一种戏剧上的高潮。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在类型化的叙事之下,《长安十二时辰》表达的依然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故事开篇那首歌姬弹奏的《清平乐》在后面还有呼应,李必为了赢得张小敬的信任,对他以诗名志。他从李太白的“轻浮之词”中读出了李太白怀才不遇的折辱心酸,读了一首抒发自己少年壮志的诗歌,并豪气冲天道,“我要做宰相。”

“不良帅能守长安百姓,宰相能守天下百姓。上天生我在这钟鼎世家,就是要我担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李必还用“为了再当一天不良帅,再守一天长安”来劝慰张小敬。最终两人达成默契,一个运筹帷幄,一个冲锋陷阵,共同守卫即将陷于危难的长安。


梦回长安,在一百零八坊赏一出神奇瑰丽的大戏


从之前发布的海报来看,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角色暗语——“手挽狂澜,怒破绝境,唯念生民是英雄”;易烊千玺扮演的李必则为——“浮生乱象,尘世危局,仍守道心乃名士”。

倒计时24小时,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这看上去一正一邪的“双雄”能否守住这熙攘繁盛的荣耀之城?拭目以待。


【 文/杨文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