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问那些长沙老口子,那个在步行街透明直播间做节目的主持人,他们一定知道。”启华说。

作为目前为止最年轻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启华心里有个电台的黄金岁月。那是在 2000 年以前,那时候柴静汪涵都在电台,洪涛还不是《歌手》里念名次的总导演,那时候收音机就能连接起和世界的距离。

“我很怀念那段岁月,电台的黄金岁月,我的黄金岁月。”

1998 年 2 月 14:第一次进电台

启华前不久收到一位老听众的礼物,一个 MP3 的音频文档,是他当年做《飞翔城市》时候的片头。

片头从苹果手机里重放起,因为年代久远,效果已经不怎么好,滋啦啦的,像是人卡住了嗓子在说话。但启华一下就捂住嘴,不知道是惊叹听众的忠实,还是当年青葱岁月的往事。

“当年真是好啊。”启华是个感性的人,一回想过去他总有许多话要说。

启华大概要从许多方面说起了。他是长沙老口子,9 岁的时候跟着父母亲举家从衡阳搬到长沙,住在桐荫里 13 号的外婆家。外公喜欢听评书,家里有一台叫做“红灯牌”的老式收音机,启华无意间调到湖南经济广播电台,他听到一个叫“公关 ABC ”的节目,后来继续听“青苹果乐园”。

那是两个直播的节目,听众源源不断往里头打电话,幸运者被接通后就能马上和主持人热聊,紧接着,全城都能听到你说话,启华觉得很有意思。

后来,启华从长沙商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在晓园百货大楼里工作。湖南经济广播电台在友谊商店有个直播间,启华常在那里晃来晃去,和那里的主持们都混得很熟。那时的主持有洪涛、潘峰、王平这些人。

不消多久,启华收到消息:黄海玻在找他。

黄海玻是谁?他是早于何炅的《快乐大本营》第一代主持人。1997 年,湖南卫视上星,紧接着,湖南广电改革,成立了很多地面频道,黄海玻要去生活频道做主持人,于是推荐启华接替。后来机缘巧合,启华进了湖南经广,做早上 9 点到 10 点的一档节目,叫《与你同行》。

“那一天我永远记得,1998 年 2 月 14 号,我真正踏进电台的日子。”

24 岁,最年轻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

《与你同行》是一档交通节目,在当时的长沙出租车司机群体里相当有影响力。

90 年代还不像现在,时间划分的明确,那时候没有黄金档之分,几乎所有节目收听率都好。电台是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从电台听到的每一首歌、每一条新闻都能让人获得满足。

启华形容,那是物资匮乏但精神丰满的年代。

后来,启华做了另外一档节目,叫《飞翔城市》,是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飞翔城市》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内容,周一是美食,周二探索情感关系,周三服务司机群体,这一段时间是启华主持风格成型期。

那个年代的电台主持们都有粉丝,粉丝们表达喜爱的方式是写信,信放在台里的收发室。启华那时每天都能收到一百多封信,各式各样,用牛皮纸的信封装着。他每天下午花一小时读信,每周回复二十来封。

启华想起前些年流行的一句话,大概是这样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2001 年,启华开始做《假日传播》,现在光线影业的副总裁刘同是他那时的实习生。那时候起,启华开始尝试将节目放在网络在线收听。因为技术的革新,电台节目的传播方式走的更广。

一个来自台湾高雄的叫小伟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收听了《假日传播》,随后加了节目的 OICQ,和启华聊天。小伟说,想要一面祖国的五星红旗,希望启华帮助他。

“我收到这个诉求,忍不住惊叹,一个台湾年轻人有这样的心愿,证明他对祖国统一是认同的,我当即觉得这是一个好题材,于是在节目里号召听众给小伟送国旗。”

启华当时和黄荣一起做这个题材,叫做“一面国旗,两岸情缘”。两人收到了近三百多面五星红旗,从小学生到初中生、事业单位,各种各样的都有。

这其中有一面很特别的,一个叫李奶奶的,是当年一名南下的老兵,她戴着老花眼镜,用湘绣绣了一面五星红旗。启华让李奶奶通过电波和小伟进行了一场对话,两人在节目里哭的稀里哗啦。

“一面国旗,两岸情缘”在第二年上了中央电视台,启华和黄荣拿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那一年,启华 24 岁,是目前为止最年轻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

黄兴南路步行街口的透明直播间

“你去问那些长沙老口子,那个在步行街透明直播间做节目的主持人,他们一定知道。”启华说。

拿了中国新闻奖后,启华觉得一切才刚开始,他下决心要做一件超越过去的事情。后来他做了,并且成功了,就是后来黄兴路步行街的透明直播间。这是启华人生里最得意的一件事,比起他 24 岁那年获得中国新闻奖更得意。只不过当年,这件事做的过程并不如意。

当年,启华向开发商提出修建透明直播间的建议,并没有回应。

黄兴南路步行街在 2002 年底开街,开街的时候没有人气,冷清的很。

2003 年,碰上“非典”,中国曾经所有人声鼎沸的城市一夕间变得鸦雀无声。于是,启华策划了一场“迎战非典”的活动,号召那一年不敢出门的人都走出来。

活动很成功,这件事让开发商开始心动。因为看到了广播的魅力,开发商终于在五月时松口答应。七月份,直播间举行了动工。

“这个动工其实很难,在现在步行街前面星巴克的位置,想修一个两百多平米的房子,这要报批很多个部门。当时我没有车,骑着个女士摩托车去各个部门报批,晒得我一层一层脱皮。”

启华回忆,除了审批困难,资金也是难事。

“台里一年创收也就那么点钱,要花四五十万修一个玻璃房不太可能。于是我和两个同事就去外面跑,跑装修公司,跑各种装饰、职能部门,最终还是把这个事做完了,把这个房子修起来了。国内从前没有这样的设计,现在也没有。”

从 2004 年到 2010 年,启华在这里做了六年节目。6 年里,动感 E 空间的透明直播间成为长沙的一个符号。

当年火爆一时的《明星学院》在这里海选,仇晓在这里录《仇晓和她的闺中密友》那档女性访谈节目,这里还举行过当年湖南电视台的第一场跨年晚会。雅典奥运会时候,为了让全市人民看见,奥运火炬就存放在这里,启华为了保护火炬,在直播室里睡了整整一个月。

“当年真是好玩啊”,启华说。

永远怀念的“黄金时代”

2010 年以后来长沙的年轻人再没有见过那个传说中的透明直播间。

一零年后,直播间因为修地铁被拆。一号线通行后,这里成了长沙最热闹的地方,无论白天黑夜,永远人潮涌动。启华却很少来这,他不敢来。2010 年那个夏天,他和同事搬离这里,紧接着第二天就要面临爆破拆除。那天下午,他和同事抱头痛哭。

“那间房子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生下它,但没有决定他命运的权利。”

转眼进入电台 20 年,时光过去了很久,但启华完全看不出年纪,除了略微长胖了点,其他都没变。他好像还是当年黄金时代动感 E 空间里那个帅气主播,在黄兴路步行街口的透明直播间里,号召全城人和他一起尖叫。

启华一直没有离开广播,只是转向了后台。他先做了 975 频道的总监,后来到总台的经营中心里,分管整个台的大型活动。广播主持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但他从未离开。

启华心里有个电台的黄金岁月,那是在 2000 年以前,那时候柴静汪涵都在电台,洪涛还不是《歌手》里念名次的总导演,那时候收音机就能连接起和世界的距离。

“我很怀念那段岁月,电台的黄金岁月,我的黄金岁月。”

统筹 | 曾力力 任峰磊

策划 | 舒月

主笔 | 舒月

视频 | 晨骅

编辑 | 林丽颖

图片 | 启华提供

腾讯 · 大湘网新闻中心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