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是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占北京,将咸丰皇帝赶回关外东北老林打猎,中国将会提前进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若是北伐获胜,大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回东北,中国历史将会何去何从呢。

中国历史上,南方政权出兵北伐中原获胜之概率非常低,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国民革命军北伐算是成功之案例。究其原因,南方经济水平有限,地形地貌劣势都会制约军队北伐,再加上缺少骑兵,南方士兵在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自然捞不到好处。宋代以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火器大量装备军队,战争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骑兵对步兵并没碾压性优势,甚至沦为下马做饭之地步。就拿八里桥之战来说,八旗精锐中之精锐2万蒙古马队在名将僧格林沁指挥下,猛冲英法联军7000步兵方阵,结果损失惨重,联军直逼北京,咸丰皇帝落荒而逃。所以说,宋代以后,南方政权内部若能团结一致,重视整训军队,北伐中原获胜之概率还是非常高。

北伐成功,咸丰皇帝逃回东北,近代中国历史会怎样?

1853年5月,西殿悍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等统帅2万老广西战事在浦口誓师北伐,快速冲破扬州“江北大营”防线,不出一月便出安徽境,大军兵临河南怀庆。再过4个月,北伐军抵达天津郊外并开始攻城,吓坏了咸丰皇帝,可因粮食、衣物、弹药补给发生困难,大军被迫撤退。1855年夏,北伐军在连镇、高塘两处相继被僧格林沁困死,林凤祥、李开芳被俘虏,受凌迟而死,北伐宣告失败。此次北伐虽然失败,可区区两万人就能横行中原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抵京畿重地,这足以表明满清已经腐烂到极点。从北伐之过程看,林凤祥、李开芳本有机会攻入北京,可偏偏中途浪费时日,先是不明敌情错过在归德府渡河进入山东缩短到达北京之距离,后则重兵围困怀庆近三个月,又强攻沧州。如此,杨秀清“勿贪攻城略地以糜时日,间道奔袭燕京”之战略方针得不到执行,给了清军重新部署防务之时间,北伐军之处境越来越被动,终于遭受噩运。

北伐成功,咸丰皇帝逃回东北,近代中国历史会怎样?

事实求是的说,林凤祥,李开芳本有可能攻入北京,将咸丰赶回东北老家,可惜自己错过的机会。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若是北伐获胜,大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回东北,中国历史将会何去何从呢?

先看下北伐军攻占北京时,中国所面临的内外环境

谈到近代中国历史,则不能不考虑到所处之时代环境,尤其是西方列强之因素。北伐军攻占北京时,西方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对外扩张、倾销商品之欲望强烈,中国有可能成为其宰割之重点对象。不过,西方列强对领土之欲望不强烈,对中国重在经济争夺而不是瓜分领土。北方邻居沙俄则是一个潜在威胁,也可以说是最大威胁,毕竟沙俄对领土之欲望是有目共睹,从莫斯科公国巴掌大城邦到横跨欧洲、亚洲、美洲(阿拉斯加)之大帝国不是盖的,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也不是别人送的,是抢过来的。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邻的日本则刚被美国佩里将军率领的“黑船舰队”打开国门,还在装孙子,不想立刻对外开放。但是,日本善于学习,效仿西方玩“殖民掠夺”乃分分钟事,这对中国也是一个潜在威胁。

北伐成功,咸丰皇帝逃回东北,近代中国历史会怎样?

国际环境对中国不算好,列强虎视眈眈,沙俄还有巨大的领土欲望,对中国东北、西北、草原地带都是一个巨大威胁,后来的历史发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相对于糟糕的国际环境,北伐军攻占北京时,国内局势也是不容乐观。咸丰退回东北老家,清朝威望一落千丈,这位满洲皇帝肯定无法再控制关内各大督抚,全国陷入大分裂状态,江忠源、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左宗棠等人相继扩军,占地为王。满清虽说不能控制关内,但凭借传统姻亲关系以及封赐,东北、西北、草原、青海、西藏等地依然是其势力范围。太平天国呢?当时并未具备统一全国之实力,不可能在攻占北京后就能迫使各省督抚屈服,天下不会“传檄而定”,太平天国只能控制东南一隅,还有一座依靠南方漕运才能生存的北京。换句话,国内有三股势力,清朝、太平天国、各地军阀,三足鼎立。

北伐成功,咸丰皇帝逃回东北,近代中国历史会怎样?

再看看各大势力如何重组,国内局势如何发展

北伐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落荒而逃,回到东北深山老林打猎,从而丧失了对内地各省督抚之控制权,满清名存实亡。咸丰不是一个雄才大略之君王,甚至谈不上是有作为之帝王,跑到东北后自然没有再反攻关内之雄心壮志,能守住手中之地盘已经不错了。此时,太平天国将会与各省督抚以及地主团练争夺天下,逐鹿中原,华夏大地将会陷入长期动荡局面。从军队战斗力角度看,太平军对地主武装并没绝对优势。要知道,没了清廷名义上制约,江忠源、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左宗棠等地主武装将不再受控制,兵马数量呈几何级爆炸式增长,成为太平军绝对之劲敌。太平天国与儒家思想合不来,内部又矛盾重重,随时有发生火拼之可能,故而不可能在短期内荡平各路诸侯、军阀,统一全国。地主集团也是派系林立,谁都不服谁,既要对付太平军,又要对付同僚,也不可能短期内灭掉太平天国,重新组建江山。换句话说,各大势力基本维持均衡,彼此时常攻伐,杀得不亦乐乎,华夏大地硝烟弥漫,统一之日遥遥无期。

北伐成功,咸丰皇帝逃回东北,近代中国历史会怎样?

长期战乱不休,国内没能立刻完成统一,这在工业革命浪潮下将会是一个巨大灾难,给了列强可乘之机。英国、法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而港口基本在太平天国势力范围内,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太平天国发生矛盾。跟清朝不一样,太平天国对外态度强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不允许在辖区内贩卖鸦片,但允许搞自由贸易,建立起平等的外交关系。如此一来,列强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于是便支持地主武装向太平天国发动进攻,并适当派兵协助,攻灭洪秀全、杨秀清。对此,洪、杨奋力反击,江南战火连绵,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与此同时,沙俄以武力威胁清朝割让领土,染指东北、西北、草原,英法则不满,支持清朝与沙俄开战,扶植傀儡政权。日本呢?看到中原大地硝烟弥漫,群雄逐鹿,于是霸占朝鲜半岛,进兵东北,与八旗劲旅过过招,可沙俄不服,日本止步于朝鲜。东南膏腴之地,日本也想分一杯羹,于是要求太平天国开放口岸,却被打脸,被太平军猛打一番后回到岛上。太平天国呢?长期两面受敌,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联合绞杀,地主集团在列强支持下获胜。

北伐成功,咸丰皇帝逃回东北,近代中国历史会怎样?

从上述分析,限于国内外局势以及自身实力,出兵北伐前后那段时间太平天国没有实力统一全国。若是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占北京,将咸丰皇帝赶回关外东北老林打猎,中国将会提前进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