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记忆」新裕壮歌「王益记忆」新裕壮歌

铜川市的王益区,坐落在从关中通往陕北的交通要道上。其市区红旗街,是区人民政府的驻地。街道两侧,高楼大厦栉比鳞次,热闹非凡。其中铜川饭店和铜川印刷厂之间的巷道,叫新裕巷。

每当我途经这里时,都会想起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和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的年轻共产党员郜宝善烈士的高大形象来;又想起在我党领导下,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董林哲先生在抗日战争的岁月中和解放战争时期,做出的非凡业绩……

新中国成立前,今天的红旗街一带,只有一座残破凋敝的小村庄。因距同官县城十里,叫十里铺。村子周围,是一片荒野。村南面,今天的新裕巷附近,是一条幽深的山沟。相传古代曾有老虎出没,所以叫“老虎沟”。沟中有一座小煤窑,叫新裕煤矿有限公司。“新裕巷”一名,就是因该煤矿而得的。董林哲是该矿的创建者和经理。煤矿设有一座职工子弟小学。

「王益记忆」新裕壮歌

董林哲,1906年生,原名武杰,山西省洪洞县石止村人。曾亲聆薄一波同志的教育,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长期从事我党的地下工作,深受党组织信任。他来到陕西省后,于1934年担任过国民党政府的西安禁烟局缉查长,1937年出任《国风日报》社经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1940年3月,董林哲在中共党组织的安排下,从西安抵达同官县。他先后创办了协和贸易公司、新业协和盐店、新裕煤矿、同裕煤矿、大同煤矿等民营企业。他以企业家的身份作掩护,继续从事地下工作。那时候,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在西安到延安之间,设立有一系列秘密联络点。1940年到1946年,八路军把董林哲在今王益区的住宅作为联络点。此联络点虽然活动频繁,但在董林哲的精心运作下,始终没有被国民党当局发现。1945年,在党的安排下,董林哲加入青帮团体“西华山”。从而结交要人,搜集军事情报,在后来营救革命者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中共陕西省委又在新裕煤矿设立了地下交通站。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敌军在铜川的调动和物资运输情报。

郜宝善, 生于1927年,河南省南召县人。他痛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决心追求真理。在中学求学期间,就开始阅读进步报刊。1947年3月,经人介绍,从西安来同官县,在新裕煤矿小学当教师。不久就得到了董林哲的赏识,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年6月,经董林哲推荐,郜宝善担任了我党地下交通员。7月,郜宝善赴陕甘宁边区马栏镇参加短期训练,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新裕煤矿地下交通站,一般情报由郜宝善交边区交通员赵志海传递,紧急时由他直接送往边区。郜宝善机智勇敢,曾三次进入边区送情报,每次都准确无误地完成了任务。

10月23日,赵志海来到新裕煤矿找郜宝善接头时,被国民党警察局特务逮捕。赵志海贪生怕死,在敌人的威胁利诱下,供出了郜宝善。郜宝善此时正在十里铺理发,在返校途中不幸被捕。敌人穷凶极恶,对他用吊打、坐老虎櫈、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逼他交出组织关系。但他大义凛然,坚强不屈,拒不承认自己的交通员身份。敌人软硬兼施,但未得到半句口供。一周后,敌人将他押送入旧址在西安太阳庙门的秘密监狱——“西北特拘所”。

郜宝善在特拘所继续同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同囚室的难友丁凤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叫《三个共产党员对我的教育》(载1951年7月7日《群众日报》)。其中写到郜宝善时,说:“一次,敌人曾连续将他打死过五次,大腿被打得血肉模糊,目不忍睹。他仍坚决地回答:‘我只认识我自己。’郜宝善同志的英雄气概,给狱中所有难友极大的鼓舞,就连那些杀人不眨眼的特务,也不得不翘起大姆指称‘好汉’。”丁凤还回忆道:1948年10月,当郜宝善偶然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荔北战役的巨大胜利、攻占了大荔县城的消息后,万分兴奋。接着乘敌人不备,给难友们递了一个纸条。上面写道:“大荔解放了,西安还会远吗?”

董林哲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怀疑。他在1947年11月被捕,关押在西安警备区牢房。但他没有向敌人吐露丝毫秘密。1948年5月,被友人赎出。

董林哲时刻牵挂着郜宝善的安危。出狱后,他不顾自己的安危,立即投入到营救郜宝善的行动中。在地下党的周密布置下,1949年1月28日,董林哲用金圆券两万元将郜宝善赎出。此后,他来到西安,为准备解放这座古城而积极工作。

同年2月18日,中共关中地委将郜宝善保送到延安大学学习。当月,郜宝善因刑伤而入延安桥儿沟医院医治。虽经抢救,终因伤势恶化而逝世,年仅23岁。他的英雄事迹使人们深受感动,为表彰他,《延安日报》发表了悼文。新中国成立后,南召县追认郜宝善为革命烈士。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董林哲重返铜川并主持煤矿的工作,为铜川煤炭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后,他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工会参事室副主任、民建中央常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陕西工委西安市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5年,荣任全国政协委员,成为中国民主建国会担任此职的40个成员之一。1975年逝世。

董林哲先生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他与英雄的共产党员郜宝善之间的革命友谊,在我党统战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新裕煤矿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废弃。如今,其遗址已不可辨识。但是“新裕巷”这个地名,仍然使后人牢牢记住了这一段历史。

相关文章